[实用新型]离心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4349.1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0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裕一郎;周雪;刘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郑建晖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扇。
背景技术
小型送风风扇大致分存在两种。一种为轴流风扇,另一种为离心风扇。
由于离心风扇有被用于高静压领域的趋势,因此需要牢固地固定外壳本体和外罩。
而且,在大多小型离心风扇中,外壳本体、外罩、叶轮等各构件由树脂形成。因此,各构件通过低成本且可量产的注塑成型而成型。
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大致分存在两种。一种模具为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通过注塑成型和脱模生产的价格比较低的模具。另一种模具为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基础上,具有向与上下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的滑芯即镶块的模具。
具有滑芯的模具为用于去除底切部位的模具,价格比较高。底切部为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向与上下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所形成的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外壳本体和外罩的固定强度提高的离心风扇。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离心风扇,具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叶轮、使所述叶轮旋转的马达部和具有位于轴向上部的第1吸气口且支撑所述马达部的外壳,所述外壳由外壳本体和外罩构成,其中,所述外壳本体具有支撑所述马达部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向轴向上侧延伸,且从所述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叶轮的轴向下端,并具有在径向贯通的第1贯通孔的第1侧壁部,所述外罩具有配置在隔着所述叶轮位于与所述基底部在轴向对置的位置且为金属制的平板部、和从所述平板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向轴向下侧延伸,且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叶轮的轴向上端,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1贯通孔在轴向对置的位置且径向贯通的第2贯通孔,并与第1侧壁部的上端接触,且由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构成排气口的第2侧壁部,与此同时,所述第1侧壁部具有向轴向下方侧露出的第1结合面,所述第2侧壁部具有向轴向上方侧露出,且与所述第1结合面对置的第2结合面,所述第1侧壁部具有比从所述第1结合面延伸至所述第1侧壁部的轴向下端面的所述第1结合面的周向宽度更大的第1槽部,所述第2侧壁部具有比从所述第2侧壁部的轴向下端面延伸至上端面的所述第2结合面周向宽度更大的第2槽部,所述平板部具有比所述第2槽部的周向两端周向宽度大的切口。
实用新型效果
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离心风扇,则因为平板部为金属制,所以与树脂制相比,可减低变形以及由变形引起的与叶轮接触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离心风扇的剖面图。
图2为离心风扇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外壳组装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第1结合部和第2结合部结合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第1结合部和第2结合部结合后状态的剖面图。
图6为基底部的第1结合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离心风扇
2 叶轮
21 杯部
22 动叶片
3 马达部
31 转子磁铁
32 电枢
33 轭
4 外壳
41 外壳本体
411 基底部
4111 第2吸气口
4112 肋
4113 凹陷部
412 第1侧壁部
4121 第1结合面
4122 第1结合部
4123 第1槽部
4124 凹部
4125 第1贯通孔
42 外罩
421 平板部
4211 第1吸气口
4212 切口
422 第2侧壁部
4221 第2结合面
4222 第2结合部
4223 脚部
4224 梁部
4225 第2槽部
4226 第2贯通孔
43 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43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基准速度时间延迟估计和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代步车监控方法及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