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发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5516.4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周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04 | 分类号: | B65B1/04;B65B1/32;B65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发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发药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中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中药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使“中药热”在国际风行。但目前在全世界的中药出口量中,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仍在采用原始生药和手抓、秤称的传统配药方式,在中药发药过程中很难避免药品交叉污染等不利因素,且速度慢,计量误差大,而且很难与配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国际市场接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发药机,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发药机,由多孔发药机和单孔发药机组成,其中多孔发药机包括机架、下药板、接药机构、封口机;所述下药板安装在机架上方,所述接药机构设置在机架内部与下药板对应;所述封口机固定在机架上方与接药机构对应。接药机构前方设有控制其移动的电机,后方设有滑轮两者通过传送带连接,传送带的一点与接药机构固定连接。
下药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均匀设置6-12个电机,在电机外围交叉开设下药孔和放杯孔,下药孔和放杯孔的数量等于电机数量,所述放杯孔上安装用于读取药品信息的RFID感应器;下药板背面下药孔位置设有轴承端盖,端盖内部设有齿轮,齿轮有内齿且通过传动带与电机配合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RFID感应器由信号接收板和感应圈组成。
接药机构包括滑动条、基座、接药盘、称重装置;所述基座底部设有滑动块用于与滑动条滑动连接,滑动条固定在机架上;基座上方安装称重装置和接药盘。接药盘中心连接支柱,支柱与电机配合;接药盘边缘均匀设置用于安放药杯的放置槽,放置槽与放杯孔对应且数量相等。
称重装置包括称重盘、称重器、安装板、连接柱,连接柱连接安装板和称重盘,安装板固定在基座上,称重器设置在称重盘上对应上方的放置槽,连接柱上设有齿条,配合齿轮和电机升降称重盘。
单孔发药机包括机架、下药板、轨道、滑动板、封口机、称重传感器;机架侧面设有固定轴,上方安装下药板和封口机;所述下药板开有一下药孔、下药孔上装有RFID感应器,下药孔下装有轴承端盖,轴承端盖旁安装电机,下药板下方安装轨道,轨道上安装滑动板通过电机控制滑动,所述滑动板还开有一放杯孔,位置对应下药孔和封口机,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滑动板下方对应下药孔。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发药机下方安装支撑脚和滑轮,所述支撑脚可伸缩。通过机械自动化程序控制,装药速度快,节省时间和人力,且避免药品交叉污染,达到药品洁净,且机器容易拆卸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多孔发药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药板的俯视图;
图4为下药板的上视图;
图5为RFID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药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接药机构实施例立体图;
图8为称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单孔发药机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单孔发药机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发药机,由多孔发药机1和单孔发药机2组成,其中多孔发药机1包括机架3、下药板4、接药机构5、封口机6;所述下药板4安装在机架3上方,所述接药机构5设置在机架3内部与下药板4对应;所述封口机6固定在机架3上方与接药机构5对应。接药机构5前方设有控制其移动的电机,后方设有滑轮两者通过传送带连接,传送带的一点与接药机构5固定连接。
如图3、4所示,下药板4上表面中心位置均匀设置6个电机41,在电机41外围交叉开设下药孔42和放杯孔43,下药孔42和放杯孔43的数量等于电机41数量,所述放杯孔42上安装用于读取药品信息的RFID感应器;下药板4背面下药孔42位置设有轴承端盖44,端盖内部设有齿轮,齿轮有内齿且通过传动带与电机41配合运动。
如图5所示,所述RFID感应器由信号接收板45和感应圈46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5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