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5668.4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3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桂忠;金鑫;赵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成宙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流化床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据住建部统计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城镇废水处理厂1993座,总处理能力1亿立方米/日。然而这一数字与全国660多个城市及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我国城市废水处理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滞后,投入不足。美国平均1万人拥有一座废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7000~8000人拥有一座废水处理厂。而我国每60多万人才拥有一座废水处理厂。鉴于我国人口多、资金短缺等实际情况,迫切需要一种造价低、占地少、处理效果好的废水处理新工艺、新设备。
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如:活性污泥法处理单元多,管理复杂、占地多、建设投资大、负荷低,存在污泥膨胀现象。生物膜法出水浑浊,滤料表面上的生物量难以控制。氧化塘法占地大、停留时间长,易产生和散发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生物流化床则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吸取了化工操作中的流态化技术,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是生物膜法的重要突破,它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的某些缺点,具有高负荷、高效率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污水处理设备。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英国等国的废水处理专家将生物流化床技术应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1971年Rober等人对废水生物处理出水做深度净化时,发现被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大多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这为生物流化床技术提供了试验基础。1975年美国Ecolotrol公司首次取得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专利,称之为Hy-Flo生物流花工艺,它需要专门的脱膜和黄沙回流装置,流化床底部结构复杂,对布水、布气均匀度要求严格,流化启动困难。英国水研究中心和美国水研究中心又分别在充氧方式上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自动脱膜装置。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兰州研究院环保所1978年开始进行纯氧生物流化床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研究工作。1984年抚顺石油研究所与石油六厂合作,采用射流曝气三相流化床处理炼油废水,在流化床顶部装有三相分离器。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了一种复合型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它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了流化床和固定床的串联操作,最大COD负荷为4.2Kg/m3·d,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能力大效率更高。
目前,由于载体的原因,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都设有布水器、布气器、导流筒等设备。结构复杂,附属设备多,造价高,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结构复杂,附属设备多,造价高,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其包括:微孔曝气头,反应器筒体,以及固液分离器,其中,微孔曝气头设置在反应器筒体的底部,反应器筒体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固液分离器设置在反应器筒体侧壁上,固液分离器上部与反应器筒体上部连通,固液分离器下部与反应器筒体下部连通,固液分离器上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器的个数为1~4个。
进一步地,固液分离器上部设有挡板,挡板与出水口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微孔曝气头与供气管道相连,供气管道上设置气体流量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第一,用微孔曝气头曝气就能满足流化动力,大大节省了能耗。多个曝气头合理布置,就可省去布气器。第二,进水口在反应器筒体侧底部,废水流经微孔曝气头时被微小气泡扰动均匀分散,省去了布水器,避免了布水器堵塞,方便了操作。第三,采用微孔曝气头,曝气充分,脱膜均匀,传质性能好,供氧能力强,生物膜活性强,结构紧凑,提高了有机物去除率。第四,固液分离器利用反应器筒体外壁,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成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成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5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