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6021.3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8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王子赓;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丹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检测分析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对各类药品、食品、保健品等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的一次性薄膜过滤器。
背景技术
薄膜过滤器(Membrane Filter)是一种利用微孔薄膜过滤原理与HTY型微生物限度检验仪配套使用的仪器,能过滤细菌和微小颗粒,主要用于对各类药品、食品、保健品、药品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分析。传统的薄膜过滤器由按上下位依次一体连接的杯体、杯套和杯座构成,在杯套和杯座之间设有过滤网片,在杯体上端设有呼吸器和进液管口,在进液管口内插有软管组件。该产品在按照《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薄膜过滤时,需做阳性对照试验和方法学验证试验,但其在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当滤管内需加入试验用菌液进行过滤、抽干再取出滤膜再做下项试验时,因过滤管无加菌的专用通道,所以在试验操作过程中要直接将菌液通过注射针扎入软管组件注入仪器,致使软管组件孔眼外漏而引发菌液与外界接触,易造成对人、环境等的污染及不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操作更为简便并可保证检测精度的薄膜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者对传统型薄膜过滤器产品在结构上做出了改进,其改进要点是在进液管口中所插的软管组件内接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一个进口管通出软管组件外,用于输入菌液,在该外进口管的外口端装有橡胶护帽。传统型产品经以上结构改进后,由于在试验操作过程中无须再直接扎穿软管组件,这样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菌液与外界的接触,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精度,也保障了人体安全及实验环境清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省时、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使用效果好,适宜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软管组件,2-三通管,3-杯体,4-杯座,5-橡胶护帽,6-呼吸器,7-过滤网片,8-杯套,9-O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过滤器包括按上下位依次一体连接的杯体3、杯套8和杯座4,在杯套8和杯座4之间设有过滤网片7,在杯体3上端设有呼吸器6和进液管口,进液管口内插有软管组件1,在软管组件1内接入一个三通管2,该三通管2的一个进口管为通出软管组件1外的菌液输入管,在菌液输入管的外口端装有橡胶护帽5。使用时当需要加入试验用菌液时,去掉橡胶护帽4,通过三通管2将菌液注入杯体3后,盖上橡胶护帽4,减少菌液与外界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丹,未经张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6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