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尖齿金刚石开槽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6818.3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8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海;罗文来;谢志刚;王智慧;张延军;莫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1/04 | 分类号: | B28D1/04;B23D61/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开槽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工具,具体为一种主要用于混凝土、沥青、石材及建材开槽的尖齿金刚石开槽锯片。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上进行开槽埋线作业、在墙面上开线槽等施工中,常常使用钢錾子或很厚的开槽锯片慢慢修出线槽,由于开槽锯片不锋利(通常为方形),切割阻力大造成作业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噪音大,而且还有可能损伤到其它部位。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割效果好,锋利的尖齿金刚石开槽锯片。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尖齿金刚石开槽锯片,包括基体和与基体外圆固结的金刚石刀头,所不同的是所述金刚石刀头的两侧面相交形成尖齿,尖齿角度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设计。
在切割磨削时,由于刀头是尖的,阻力小,容易切入,切出的槽呈倒三角形,方便灌浆。如果要求方形的槽,用常规平齿的锯片在已加工出的倒三角形位置重切一刀即可。
原则上所述金刚石刀头的尖角可在0度~180度之间任意设置,但为兼顾强度足够和减小阻力的设计要求,合理的金刚石刀头尖角在10度~90度之间选择。
所述金刚石刀头的两侧面为斜面,即金刚石刀头的两侧面相对于锯片的回转面为斜面。
这种情况下,通常将所述金刚石刀头的两侧面设置成角度相等的斜面而形成等腰尖齿。
还可以将所述金刚石刀头的一侧面设为直面,即金刚石刀头的一侧面与锯片的回转面平行而形成直面尖齿。
在切槽(常规形状的槽)无法一次性加工的情况下,可根据切槽形状,将两片或多片锯片同轴并列使用,使各锯片上的金刚石刀头相互组合为常规切槽形状。
所述金刚石刀头包括含金刚石的工作层和不含金刚石的焊接层,所述焊接层与基体固结。
所述固结方式为激光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锯片的金刚石刀头为尖齿,初始的切割阻力小,容易切入,便于手持定位操作。
2、金刚石刀头切出的槽为倒三角形,填充或镶嵌其它材料稳固。
3、组合式的锯片可以做成常规几何形状,加工出需要的常规结构地槽。
4、可大幅度缩减工期,减少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为单片式结构。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为组合式结构。
图4为用图3组合式结构锯片开槽的一种形式。
图5为用图3组合式结构锯片开槽的另一种形式。
图号标识:1、基体;2、金刚石刀头;3、焊接层。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尖齿金刚石开槽锯片由基体1和金刚石刀头2两部分组成,其中金刚石刀头2包括含金刚石的工作层和不含金刚石的焊接层3两部分,焊接层3厚度通常取2mm,基体1由可用于激光焊接的30CrMo或A3等钢材制造,刀头工作层由Co、Fe、Cu等粉末和金刚石混合制成,焊接层3由Fe、Co、Ni粉末混合而成。先将刀头工作层和焊接层3冷压成型,然后在真空热压烧结机上烧结成型,再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弧形焊接层3焊接在基体1圆周上,从而使金刚石刀头2和基体1固结成为一个整体,如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刚石刀头2的两侧面为斜面,从而形成尖齿刀头,如图2所示,尖齿刀头为尖角在10度~90度之间的等腰尖齿,尖齿刀头也可做成一侧面为直面的刀齿。
对于加工范围大且为常规几何形状的切槽,可以将两片或多片金刚石锯片同轴并排叠加使用,通过不同锯片上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状金刚石刀头2的组合,加工出需要的常规结构切槽,如图3所示为两片金刚石锯片的组合使用,两锯片上的金刚石刀头2直径不同,可以用来加工阶梯槽,如图4所示为用阶梯方形开槽锯片加工的情况,在此之前的初加工工序,则是用阶梯三角形开槽锯片(组合式)进行加工。
和上述情况相反,三角形组合式开槽锯片也可进行最后的成型加工,如图5所示为加工一梯形槽,先用单片式方形开槽锯片加工出中间方槽,再用同直径的左右位三角形组合式开槽锯片对中间方槽的两侧部位进行成型加工,左右位的金刚石刀头2采用对称的直面刀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6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息图记录方法和全息图记录装置
- 下一篇: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