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6884.0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升;侯军;古彬;刘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鱼台电力制造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5/06 | 分类号: | G07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3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安全 实用 预付 计量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计量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
2、背景技术
电能计量箱是人们生活中用电量计量的工具,但是现在使用的计量箱仅具有电能计量的工具,不能满足用电管理的多方面需求,现有的计量箱没有设置绝缘板,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一些老大难电力用户或临时用电用户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影响了电力部门电费正常的收缴,进而造成收费工作量大、矛盾的产生。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有效解决了收费难和不能有效防止窃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由计量箱、透明窗、预付费电表、电费计量表、绝缘板、接收控制器、控制开关和指示灯构成,计量箱的正面铰接有透明窗,计量箱的内部设置为绝缘板,绝缘板的上部设置有预付费电表和电费计量表,绝缘板的中部设置有接收控制器和指示灯,接收控制器的下部设置有控制开关。
上述指示灯设置数量多于1个。
上述指示灯数量最佳设置为3个。
上述透明窗的右侧中部设置有锁。
上述透明窗上锁的下部设置有把手。
使用时,用户首先到供电企业购置电量,输入到相应的IC卡中,然后将IC卡插入到预付费电表中,用户即可用电,第一个指示灯会亮起提示用户可放心用电。当用户使用电量达到预付费的电量时,相应的第二个指示灯会亮起,提示用户需要及时去充值预付电费。当用电量达到用户购买的电量时,控制开关会自动关闭,用户重新购电刷卡之前无法合闸,此时第三个指示灯会亮起,提示已经断电。
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数据接收装置,通过每户的接收控制器了解各户的用电情况,及时了解详细情况。实现自动统计日结算费用,月结算费用和年结算费用等。还可以实现对一些企业进行限电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和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电能从人工抄表到智能控制IC卡预付费的转变,从而解决了收费难得大问题,同时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可实现远程监控、数据统计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本计量箱用户可方便的了解自己的用电量和剩余电量,通过计量箱上不同指示灯亮起的情况,了解自己的预付电费是否达到警戒值,好及时的预付电费,本预付费计量箱还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4、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计量箱;2、透明窗;3、预付费电表;4、电费计量表;5、绝缘板;6、接收控制器;7、控制开关;8、指示灯;9、锁;10、把手。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其结构由计量箱1、透明窗2、预付费电表3、电费计量表4、绝缘板5、接收控制器6、控制开关7和指示灯8构成,计量箱1的正面铰接有透明窗2,计量箱1的内部设置为绝缘板5,绝缘板5的上部设置有预付费电表3和电费计量表4,绝缘板5的中部设置有接收控制器6和指示灯8,接收控制器6的下部设置有控制开关7。
指示灯8设置数量多于1个,最佳设置为3个,通过指示灯8用户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自己预付电费的情况。最左侧的指示灯8亮时,说明预付电费充足,可放心使用;中间的指示灯亮8时,说明预付费达到预警值,需要及时去充值预付电费;当最右侧的指示灯8亮时,说明预付电费为零,已经断电。
预付费电表3、电费计量表4、接收控制器6、控制开关7和指示灯8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透明窗2的右侧中部设置有锁9,锁9的下部设置有把手10。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用安全实用预付费计量箱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照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鱼台电力制造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鱼台电力制造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6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