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发光的耳机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7310.5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岩;耿树范;边静宇;张凤勤;陈磊;陈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1B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9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耳机 电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器件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耳机是现有电子器件常规配置,如在手机、电脑、MP3、MP4、收音机等处已有广泛应用。现有发光的耳机主要依靠LED变色来实现,发光的耳机电线是利用电线中的光纤传导发光,由于光纤传输具有较大的光损耗,其表现出的缺点是首端点与尾端点发光亮度不一致。
发光线又称柔性霓虹线、冷光线、EL线等,其利用电致发光工作原理,主要应用于发光显示照明领域,其外形与普通电话线相仿,其工作时发光连续无任何热辐射,环保节能,耗电量较低,具备柔软、可折叠弯曲,随意打结、裁减、拼接等特点,因此被人们广泛应用,但现阶段人们只是将电致发光线与其它类电线简单组合,无法形成统一的工作器件,且使用线圈变压器制成驱动器,体积较大,并有一定信号干扰。
本发明一种带发光的耳机电线,是发光线与耳机音频线结合组成,使用电感式驱动器驱动发光线工作,发光线亮度、颜色、闪动速度会随音频信号波动变化。
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家电类发光电线、USB数据电线、动态广告、电子器件、发光电线、表演服装、方向安全指示等领域。
发明内容
一种带发光的耳机电线,它包括:耳机插头1、连接电线2、电感式驱动器及电池3、可以撕分开的两组发光耳机电线4、耳机5。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是由发光线与耳机音频线11共同组成,发光线一端连接到电感式驱动器及电池上,耳机音频线11则直接连耳机插头1与耳机5。电感式驱动器输出电压为50-200V,频率为400-6000赫兹,电感式驱动器是多路或单路控制输出,并与发光线连接,电感式驱动器工作电源是由纽扣电池提供,电感式驱动器根据耳机音频信号调节发光线的发光强度与闪动速度。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外部中心部分有沟槽,可以手工撕分开,形成左右各一发光耳机电线。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是分体结构,它包括:发光线是由发光线金属芯6、发光体层7、透明PVC塑料层8、透明彩色塑料层9组成。发光线金属芯是选用金属铜线;发光体层是由电致发光材料、透明导电与电极组成。
本发明中耳机音频线是由音频金属漆包电线11、塑料保护层12组成,塑料保护层中含有金属导电粉末,其可以形成屏蔽作用。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是一根发光线平行或缠绕在一根耳机音频线侧面构成,并使用透明彩色塑料包裹密封。耳机音频线依照常规连接在耳机插头与耳机之间。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是一体结构,它包括:两根以上耳机音频线11与两根以上发光线金属芯6相互绞合,其表面再涂有发光体层7,并使用透明彩色塑料9包裹密封。
附图说明
图1 发光耳机电线连接图。
图2 发光线与音频线分体结构图。
图3 发光线与音频线一体结构图。
图中结构为:
1.耳机插头
2.连接电线
3.电感式驱动器及电池
4.发光耳机电线
5.耳机
6. 发光线金属芯
7. 发光体层
8. 透明PVC塑料层
9. 透明彩色塑料层
10.透明PVC塑料层
11.耳机音频线
12.耳机音频线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发光的耳机电线,它包括:耳机插头1、连接电线2、电感式驱动器及电池3、可以撕分开的两组发光耳机电线4、耳机5。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是由发光线与耳机音频线11共同组成,发光线一端连接到电感式驱动器及电池上,耳机音频线11则直接连耳机插头1与耳机5。电感式驱动器输出电压为50-200V,频率为400-6000赫兹。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使用电线挤出机拉出,外部中心部分有沟槽,可以手工撕分开,形成左右各一发光耳机电线。
本发明中发光耳机电线结构可以是发光线与音频线分体,使用电线挤出机拉出,它包括:发光线是由发光线金属芯6、发光体层7、透明PVC塑料层8、透明彩色塑料层9组成。发光线金属芯是选用金属铜线;发光体层是由电致发光材料、透明导电与电极组成。
本发明中耳机音频线是由音频金属漆包电线11、塑料保护层12组成,塑料保护层中含有金属导电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7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