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临界锅炉炉膛受热面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7625.X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4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复;胡南;杨海瑞;吴玉新;岳光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7/10 | 分类号: | F22B37/10;F23M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锅炉 炉膛 受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锅炉炉膛受热面布置结构,属于热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电站锅炉主要包括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这两种锅炉都通过在炉膛边壁布置水冷壁受热面,将燃烧产生的内能传递给工质。
通过提高蒸汽参数,可以提高电站发电效率,因此发展超临界锅炉是目前主流的发展方向。若要提高蒸汽参数,就需要增加锅炉受热面面积。现有增加受热面的方法,是在受热面上向炉膛内延伸出单排受热面,单排受热面由于两面均受热,容易产生传热恶化,严重威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并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临界锅炉炉膛受热面,以进一步增加受热面面积,从而达到传热均匀、运行安全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临界锅炉炉膛受热面,其特征在于:该炉膛受热面包括布置在炉膛边壁的水冷壁,以及由边壁上的水冷壁向炉膛内延伸构成的至少一个凸台结构,该凸台结构的内部由保温材料填充。
本实用新型所述凸台结构的横截面优选为矩形;凸台结构突起高度H应小于突起方向炉膛宽度的2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效果:
①凸台结构增加了受热面面积,可以适当降低炉膛高度。
②水冷壁单面受热,减少传热恶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受热面布置结构,尤其适用于超临界煤粉锅炉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临界锅炉炉膛受热面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三维凸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膛;2-水冷壁;3-凸台结构;4-保温材料;5-水冷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炉膛受热面包括布置在炉膛1边壁的水冷壁2,以及由边壁上的水冷壁2向炉膛内延伸构成的至少一个凸台结构3,该凸台结构的内部由保温材料4填充。
本实用新型是在水冷壁2的基础上,向炉膛1内增加凸台结构3,该凸台结构3面向炉膛的三个表面由水冷壁构成,沿炉膛高度方向凸台结构一致(如图2所示)。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凸台结构3对炉膛1横截面积的影响,对炉膛宽度和深度做相应调整,也需要考虑凸台结构3对燃烧特性以及炉膛1内其他装置的影响。因此凸台结构3高度H不宜超过突起方向炉膛宽度的25%。凸台数量越多,增加的受热面面积越大,凸台结构3宽度W一般不宜超过2m。
实施示例:某1000MWe煤粉锅炉,炉膛截面宽26m,深18m。炉膛受热面高度64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凸台结构,只在宽度方向上一面墙每隔3米设置一个高0.5米的凸台结构,可有效增加512m2的受热面积。某3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截面宽28m,深9m。炉膛受热面高度42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凸台结构,在前后墙分别布置2个高2米的凸台结构,可有效增加336m2的受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76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