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柱模板侧向斜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7838.2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友;齐景文;崔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14 | 分类号: | E04G17/14;E04G13/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侧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受侧向荷载保证竖向支模垂直度的墙、柱模板侧向斜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墙、柱均为重要的受力结构,所以如何保证墙、柱结构的设计尺寸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施工中侧向荷载及垂直度很难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首先将已经安装完横纵钢管龙骨的侧向模板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校正;然后采用铸铁卡扣将侧向钢管斜撑一端与钢管龙骨连接,钢管斜撑另一端固定在坚实的地基上。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量不断加大,侧向荷载也在增加,力的传导方式为:侧压力→模板→钢管龙骨→铸铁卡扣→钢管斜撑→地基。由于先调整模板尺寸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所以增加了工序,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程成本。而且力的传导主要靠铸铁卡扣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一旦采用不合格的卡扣,将难以保证质量,卡扣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很大,增加了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柱模板侧向斜撑装置,能够承受墙及柱等侧向荷载和调整竖向支模的垂直度,进而保证墙、柱等模板的结构尺寸,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有效保证墙、柱的结构尺寸,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墙、柱模板侧向斜撑装置,包括钢管斜撑一、钢管斜撑二、双头螺柱、底座和顶撑,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与钢管斜撑一和钢管斜撑二的一端螺纹连接,钢管斜撑一的另一端与底座铰接,钢管斜撑二的另一端与顶撑铰接,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双头螺柱的中部设有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承受墙及柱等侧向荷载,调整竖向支模的垂直度,进而保证墙、柱等模板的结构尺寸,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能够有效保证墙、柱的结构尺寸,进而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斜撑一 2-钢管斜撑二 3-双头螺柱 4-底座 5-顶撑 6-螺母 7-销钉一 8-销钉二 9-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柱模板侧向斜撑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钢管斜撑一1、钢管斜撑二2、双头螺柱3、底座4和顶撑5,双头螺柱3的两端分别与钢管斜撑一1和钢管斜撑二2的一端上的螺母6螺纹连接,钢管斜撑一1的另一端通过销钉一7与底座4铰接,钢管斜撑二2的另一端通过销钉二8与顶撑5铰接,双头螺柱3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
双头螺柱3的中部设有旋杆9,旋动旋杆9可使钢管斜撑一1和钢管斜撑二2之间的距离快速增加或减少,实现本实用新型斜撑装置的长度调整。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将本装置的顶撑5顶在钢管龙骨上,底座4固定在地基上,利用旋杆9旋转调整长度,使顶撑5与底座4撑紧,最终调至墙、柱立模的设计结构尺寸即可,此结构调整可靠,使用方便,杜绝“涨模”的发生,可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7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