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123.9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陆松青;郭子铭;张洋;吴迪;郑晓林;肖勇;蒋玲;操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3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角 液压 支架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综合开采过程中,由于大倾角液压支架工作面的倾角比较大(大于25°),在生产过程中会滑落煤块、矸石等掉落在行人通道上,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会砸坏开采设备。为了尽力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在大倾角工作面需要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以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它能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包括侧防护装置本体,其特征是:
所述侧防护装置本体包括液压千斤顶、通过第三销轴铰接在液压千斤顶一端活塞杆上的滑板、铰接在滑板下部的侧防护链;
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铰接在大倾角液压支架的第四顶梁耳板上;所述滑板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滑板通过条形槽与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的配合活动连接在大倾角液压支架的第一顶梁耳板、第二顶梁耳板上,滑板可相对第一顶梁耳板、第二顶梁耳板沿条形槽的方向移动。
在液压系统控制下,液压千斤顶有伸出和收回两种状态。当液压千斤顶处于收回状态时,滑板不动,侧防护链位于大倾角液压支架行人通道,此时侧防护链将相邻大倾角液压支架的行人通道隔断,保护在侧防护链下方的井下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当液压千斤顶伸出时,滑板通过条形槽向前移动(油缸行程L),侧防护链位于大倾角液压支架行人通道前部,此时行人通道敞开,方便井下操作人员行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简单,通过液压千斤顶来移动侧防护链,只需要移动操纵杆即可。
(2)结构简单,只需增加一个液压千斤顶和一组侧防护链,不需要改变其他部件结构。
(3)使用方便,当需要时使用液压千斤顶使侧防护链展开,形成防护网;当不需要时移动操纵杆使液压千斤顶伸出,侧防护链移开,不影响人在行人通道的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千斤顶收回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千斤顶伸出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大倾角液压支架上时液压千斤顶的收回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大倾角液压支架上时液压千斤顶的伸出状态图
其中:
1、第一顶梁耳板 2、第一销轴 3、第二顶梁耳板 4、第二销轴 5、滑板
51、条形槽 6、侧防护链 7、第三销轴 8、液压千斤顶 9、第四销轴 10、第四顶梁耳板 11、侧防护装置本体 12、大倾角液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大倾角液压支架侧防护装置,包括侧防护装置本体11;侧防护装置本体11包括液压千斤顶8、通过第三销轴7铰接在液压千斤顶8一端活塞杆上的滑板5、铰接在滑板5下部的侧防护链6;液压千斤顶8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9铰接在大倾角液压支架12的第四顶梁耳板10上;滑板5的中部开设有条形槽51,滑板5通过条形槽51与第一销轴2、第二销轴4的配合活动连接在大倾角液压支架12的第一顶梁耳板1、第二顶梁耳板3上,滑板5可相对第一顶梁耳板1、第二顶梁耳板3沿条形槽51的方向移动。
其工作过程如下:
在液压系统控制下,液压千斤顶8有伸出和收回两种状态。当液压千斤顶8处于收回状态时,滑板5不动,侧防护链6位于大倾角液压支架行人通道,此时侧防护链6将相邻大倾角液压支架12的行人通道隔断,从综合开采工作面落下来的煤块或矸石不能进入架内,从而保护在侧防护链6下方的井下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当液压千斤顶8伸出时,滑板5通过条形槽51向前移动(油缸行程L),侧防护链6位于大倾角液压支架行人通道前部,此时行人通道敞开,方便井下操作人员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回风主巷道防爆门减灾控制系统
- 下一篇:储层成岩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