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疗孤独症的穴位刺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286.7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韩松平;张嵘;韩济生;刘亦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松平;韩济生;张嵘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孤独症 穴位 刺激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孤独症的穴位刺激设备。
背景技术
孤独症(Autism,又名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目前,孤独症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主要为行为矫正治疗和药物治疗。行为矫正治疗方式要求进行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和科学性的行为矫正。要保证治疗效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例如,每周20~40h,每天1~3次,每次3h,在3h内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这往往需要在特殊的训练机构实施,所述训练机构投入大,患者治疗成本高。例如中国孤独症儿童每月的训练费用通常为3000至5000元人民币,在美国更高达每月9000美金。另外此方法是教育学方法,孤独症本身是一种疾病,即其大脑发生了生物学改变,训练只能提供外界刺激,而不能改变患者的真实身体状况,无法解决根本病因。
在药物方面,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孤独症治疗的特效药物,只能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维思通)虽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on,FDA)批准用以改善孤独症儿童暴怒、攻击、自伤、睡眠等问题,但是此药对孤独症患儿语言、交往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疗效。而且,长期服用利培酮,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对事物无兴趣等副作用。
2006年Hollander,E将催产素用于孤独症治疗,并申请了专利。Hollander,E发现静脉给予催产素,可提高患者语言能力,减少刻板运动,并可持续2周之久。催产素目前还没有被批准允许作为治疗孤独症的手段, 市场上难以购买,也非医院的处方药,患者难以获得,此药也是外源性给予,副作用不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来以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方式来治疗孤独症。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孤独症的穴位刺激设备。所述穴位刺激设备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具有至少两个经皮刺激电极。
例如,可以利用所述穴位刺激设备以下述方式来治疗孤独症:步骤1,对孤独症患者的一侧上肢的合谷穴和内关穴给予30分钟的第一电流刺激,步骤2,对患者的对侧下肢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给予30分钟的第二电流刺激。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刺激具有第一疏密波波形,且所述第一电流刺激的电流为3-10mA;以及步骤2,对患者的对侧下肢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同时给予30分钟的第二电流刺激,其中,所述第二电流刺激具有第二疏密波波形,且所述第二电流刺激的电流为4-15mA。
优选地,所述电脉冲作用装置具有四个经皮刺激电极,以同时对四个穴位进行刺激。这样上述的步骤1和步骤2可以同时进行。
优选地,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具有两路相互独立的输出,每路输出连接两个经皮刺激电极。从而可以更方便地调整对上肢穴位和下肢穴位电刺激的频率和电流。
优选地,所述穴位刺激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频率的频率调整装置。
优选地,所述穴位刺激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电流大小的电流调整装置。
优选地,所述穴位刺激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占空比的占空比调整装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穴位刺激设备可以从神经内分泌学、精神卫生学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本实用新型在治疗过程中,操作简单,不必针灸医师参与,便于推广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穴位刺激设备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在各种人群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穴位神经刺激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置于穴位上的电极的剖视图;
图3是所述穴位刺激设备的方框图;
图4A是穴位刺激设备的脉冲发生装置电路图;
图4B是脉冲发生装置U1的Q14端输出的FL波形图;
图4C是脉冲发生装置U2:A的Q3输出的FH波形图;
图5A是穴位刺激设备的脉冲控制装置电路图;
图5B是穴位刺激设备U4:A的Q及Q-端输出的波形图;
图5C是穴位刺激设备U4:B的Q及Q-端输出的波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松平;韩济生;张嵘,未经韩松平;韩济生;张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减少聚合物主体之间的粘附的装置
- 下一篇:胸罩扣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