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完全回收的端承地锚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382.1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覃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永忠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3001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建设工程中的岩土锚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临时性的可完全回收的端承地锚,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支护工程,也可作为基桩、岩土、复合地基等的静载试验的反力锚固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上所使用的锚杆技术,应用得比较多的均为固定不可拆除式的锚杆,也有少数可拆除的锚杆,其承载形式也是杆侧摩擦型或半端承半摩擦型,也还有一些锚入土体型的锚杆,但这种类型的锚杆因其锚爪少,锚固力也小,又因其锚爪是锚入土体的,故其拆除也存在困难。由岩土的力学特性可知,各种岩土的端承载能力远大于其所提供的摩擦力。正由于岩土体系所提供的侧摩擦力较小,如需要较大的锚固力时,仅靠增大锚杆体直径和长度及数量以满足使用要求,会大大提高成本。所以应尽可能通过增大端承载力的方式来增大锚固力。
可回收的锚杆,最接近的比对文献如下:
申请号为97103512.1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伞式锚具:主要由锚杆、伞股、抗拉柔性网组成,工作方式类似雨伞的张合(倒置的雨伞),结合《岩土力学》2006年5月的第27卷第5期所公开的《伞式自扩锚应用效果研究》可知,目前该伞式锚具的自扩杆、平衡杆有四对,其完全张开状态下最大直径为85cm,且如文章所述“承载力计算因该技术尚处于初步阶段,仍缺乏足够的经验,建议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其承载力。”结合其锚爪数量少的结构可知,这类锚具的承载力不大,这种地锚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本伞式锚具的锚头和锚杆可以分离,锚杆可以再使用”,说明该结构仅能取出锚杆,而不能取出锚头、锚杆套(伞股、抗拉柔性网及锚沿等),大部份构件不能回收,浪费大。这种锚爪铰轴设在底部,使锚爪依靠勾入土体的受力结构,使其难以或无法全部回收。
综上所述,上述对比文件公开的伞式锚具提供的锚固力不大,也不能完全回收。
申请号为200820011652.5,公开号CN20119028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膨胀式地锚。其锚爪数量为四对,工作原理是把地锚放入挖好的小坑内,转动丝杠使四对锚爪插入土壤中,使地锚产生锚固力,由于其锚爪数量少,又因放入的“小直径的坑”是“控”(分析应为挖,因其后带有坑字,应为别字)的,加上其锚爪“插入土壤”以及用途为架设导线施工或输电铁塔加固,可知,其需要解决埋设时挖坑,拆除时不用挖坑的问题,且其所能提供的锚固力也很有局限。
申请号为200720069921.9,公告号为CN201031390Y,名称为“工具式扩大头抗拔桩”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其抗拔力大,但因其桩径大,使用时需要大的外力将桩压入软土或砂土中,再通过千斤顶驱动使桩底的翼片张开,产生抗拔力,而回收时也由于其张开的翼片间空间大,软土容易进入上述空间,故也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回收。
故该实用新型虽能提供大的锚固力也能回收,但所需的设备大,回收操作也复杂。
本实用新型采用预钻扩孔后,再放入锚杆,使锚爪从下往上张开受力的方案,既能解决设备大型化,又能解决锚杆不易取出,锚固力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迅速投入使用、锚爪多、锚固力大、装拆快捷、即使孔底出现塌陷也不影响地锚完全回收的端承地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完全回收的端承地锚,包括锚杆和锚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杆为一下端设有盘状凸缘的直杆,锚杆套有管状的锚杆套,所述锚杆套底面设有环状凸起,所述锚爪为多个,各锚爪的上端铰接在锚杆套底面环状凸起的下端外沿上,使锚爪在锚杆提升时绕环状凸起的下端外沿-环形铰轴由平行于锚杆轴线位置向垂直于锚杆轴线位置转动以使锚爪呈放射状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永忠,未经覃永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及其模具
- 下一篇:一种锚杆防水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