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416.7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2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肖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信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导环 结构 利用 制成 滤膜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拥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多种功能,兼具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构造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及食品、医药、生物、化工、冶金、生物、能源、石油、电子、仿生等工业领域,成为工业生产中最为有效的分离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膜分离过程,可以替代鼓式真空过滤、板框压滤、离子交换、离子分离、过滤除生、吸附/再生、絮凝/共聚、倾析/沉淀、蒸发、结晶等传统的分离和过滤方法。
滤膜组件是膜过滤装置中最小的过滤单元,是过滤装置整体性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过滤效果的技术关键,滤膜与其机械支撑体之间的良好配合直接影响到过滤装置的综合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滤膜组件100ˊ是将滤膜20ˊ粘结在内导环10ˊ两侧,并且在内导环10ˊ上设有将清水导流至通孔111ˊ中的导流孔14ˊ。该导流孔14ˊ是在内导环10ˊ注塑成型过程中一体制出,因模具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导流孔14ˊ使内导环10ˊ无法超薄化。实际运行过程中,上下两片滤膜20ˊ会被该较厚的内导环10ˊ支顶起,形成上下突起的锥形结构。
这样的滤膜组件100ˊ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水产生的压力差会使两片滤膜20ˊ紧贴在内导环10ˊ的表面,无内导环10ˊ区域上的两片滤膜20ˊ则紧贴在一起,因过滤阻力增加,致使滤膜组件透水率的下降,从而影响膜的有效通量。并且,由于内导环10ˊ的厚度较大,极易造成过滤表面压力差分布不均,各区域的实际通量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沟流和过滤死角现象,从而降低了滤膜组件100ˊ的过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可以制成超薄化,使滤膜组件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有效降低更换频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导环结构,包括可上下扣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该下基片和上基片对应设有通孔和若干放射状的凹槽,该凹槽上下方向叠合形成与通孔相通的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两基片之间连接有翻折部,该上基片沿翻折部翻转扣合在下基片上。
优选的,所述下基片与上基片上至少设有一组扣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凸设有一卡柱,对应之下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开设有卡孔,当上基片翻转与下基片叠合时,该卡柱扣合在该卡孔中。
优选的,所述内导环为圆环状的扁平薄片结构。
一种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至少包括两滤膜、一滤网和上述的内导环,该滤网与内导环平躺式夹在两滤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滤膜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膜上正对前述内导环之通孔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滤网也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网上对应前述内导环之通孔也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滤网具有一内环和一外环,该内导环贴合在滤网的内环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内导环制成可翻叠扣合的下基片和上基片,使两基片都能成型得更薄,翻叠扣合所的内导环也变得非常薄,将该内导环应用到滤膜组件中,滤膜组件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解决传统技术中内导环将滤膜支顶起而导致过滤效果不好的问题。另外,这种内导环平整地收纳在两滤膜之间的结构,消除了过滤时存在的流通死角,一方面使流通量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不易积聚细菌淤泥等污染物,有利于提升滤膜组件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膜的使用周期,降低滤膜组件的更换频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之内导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利用图1之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内导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内导环的制作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分解图;
图8是图7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左视图;该图的滤膜组件与图2相比,明显变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信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信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