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748.5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6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包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蕾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H02J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内置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振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均使用充电电池,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池电量耗尽时,无法及时找到可充电电源。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时尚型电子产品发展趋势是功能日益丰富,造成了对供电需求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这类电子产品为了便于携带,厂商及消费都在追求更小的体积及更轻的重量,从而使供电电源的设计成了这类产品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为这些电子设备设计自成了一个研究方向,其中振动式发电成了研究的一个重点。如何设计一种体积小巧,而发电效率较高的振动式发电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振动发电装置,使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依靠正常的幌动过程完成自我发电及充电。该发电装置包括:固定及活动的永磁铁、绕线组、运动腔体,其中绕线组缠绕在运动腔体外壁,活动永磁铁在运动腔体内往复运动,与绕线组产生相对运动,通过切割磁力线在绕线组内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通过可 为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运动腔体两端各有一块固定永磁铁,其极性同方向排列,运动腔体内还有一块活动永磁铁,其极性与运动腔体两端的固定永磁铁极性相反,即上述三块磁铁沿一个共同的轴线排列,其中位于中间的活动永磁铁排列时的极性与其两边的固定永磁铁排列的极性相反,从而导致每两块相临的固定永磁铁靠近端的极性相同,这样,由于同极性产生的斥力作用,使活动永磁铁产生了一种物理上的稳定平衡状态,在没有外力影响时,活动永磁铁会居于活动腔中间,并与两端的固定永磁铁保持相同的距离,当受到外界振动时,活动永磁铁就会失去平衡,在运动腔体内运动,当其靠近运行腔一端的固定永磁铁时,所受斥力越来越大,活动永磁铁的动能向势能转化,运动到极限后在斥力作用下会改变运动方向,向运动腔体另一端运动,活动永磁铁的势能向动能转化,以后固定永磁铁就会靠惯性及两端固定永磁铁斥力作用不断在运动腔体内做往复运动,试图恢复上述的稳定平衡状态,如果外界振动持续存在,活动永磁铁就会一直处于非平衡状态,因而进行持续往复运动。固定永磁铁在运行腔内的往复运动,造成其周围的磁场也随其做同步运动,从而使运动腔体外壁的绕线组的线圈垂直于磁场磁力线做相对运动,绕线组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势,如绕线组的线圈是一个闭合回路时,就会产生电流,该电流流经充电电池时,就可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上述过程使固定永磁铁受到振动运行的机构能转化为电能。
在上述的设计中,由于活动永磁铁两端通过两块固定永磁铁的斥力作用,使活动永磁铁在往复运动中免于产生机械拉伸及碰撞,与弹簧结构相比,消除了机械能量损耗,同时斥力作用使活动永磁铁的磁场向其中部偏移,增加了通过线组线圈的磁强度,有利于增强线组线圈内的感应电势,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
上述的运动腔体可以是一狭长的条状立方体空间,即运动腔体在活动永磁铁运动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及纵截面均是一个细长的长方形,相应地,活动永磁铁及运动腔体两端的固定永磁铁也为相应的条状立方体形状。
上述的活动永磁铁可紧贴于运动腔体腔壁运动,其接触处有润滑物质,这样可减少活动永磁铁运动的摩擦力,并降低了噪音,这里的润滑物质除了使用润滑剂,还可以是其它有助于降低摩擦的填充物或滚珠。
上述的运动腔体内也可以安装一滑轨,使活动永磁铁沿滑轨运动,以增加活动永磁铁运行的稳定性,滑轨可以穿过活动永磁铁,也可以夹住活动永磁铁使之平行运动。
上述的活动永磁铁内部可以是空心结构,可摆放其他物件,这样当本实用新型的内置于电子设备时,可以将电子设备的部分元件(如电池)安装到活动永磁铁内部,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电子设备空间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活动永磁铁的重量,有利于提高其惯性增加发电效率。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于:绕线组为两绕组线圈,以相反的方向缠绕在运动腔体外壁,其两线圈在运动腔体一端的引出线头各通过一个同极性方向二极管后连接,两线圈在运动腔体另一端的引出线头直接连接。这两个绕线组通过相反的方向缠绕,则活动永磁铁在运行时各个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是相反的,再加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从线圈引出的电流始终是同一方向的,即两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势方向不断变化时,只有与二极管同方向的感应电势产生的电流被引出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于:绕线组两端引出的线头经过一个桥式整流装置后再通向,这样绕线组内产生的不同方向的电流被处理成同一方向的电流输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蕾,未经包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习机电路中的内存模块
- 下一篇:电动直线驱动器的可调式快速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