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0053.0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兴然;刘晖;逯平;常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运输安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暗涵、小型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的人力驮车。
背景技术
暗涵或方沟施工时,需要安装预制盖板。目前,预制盖板以吊车安装为主,盖板在厂家预制完成后用载重盘车运送至现场,吊车站位后,逐块吊装,沿暗涵(方沟)挪动吊车位置,逐段推进,所以安装前需要充分的现场准备,如平整硬化施工现场临时道路,检查沿线吊车回转半径以及有效吊运高度范围内的高压线、树木、现况构筑物等。另外,还要清理沿线无关人员。如吊车站位、运输盘车占用现况道路的,还需通过交管部门的审批,只能在夜间封闭交通施工。存在施工工期较长、费用比较高、场地要求高的问题。
方沟内加固施工就是预制倒U型钢筋混凝土块,安放在老旧方沟内部。按照传统方法,使用挖土机明开槽,将老旧方沟盖板掀开,用吊车吊放混凝土U型块,这样施工需将现况路面完全挖除明开槽施工,还需在夜间封闭交通,吊车选择最佳站位位置,同时如有架空电线、现况构筑物、树木等障碍物还需联系管理单位进行协商改移位置。同样存在施工工期长、费用较高、场地要求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力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工期长、费用较高、场地要求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人力驮车:一种人力驮车,包括承重机构、起落就位机构以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机构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承重车体;设于所述承重车体的下部的主承重轴以及设于所述主承重轴的两端的主承重轮;所述的起落就位机构是若干个就位千斤顶,设于所述承重车体的顶部;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呈杆状结构的转向轴;分别设于所述转向轴的两端的转向轮;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车体的下部,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中部,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主承重轴垂直;第一端和第二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转向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力驮车还包括呈杆状的手柄,所述转向杆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中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呈杆状的手柄整体呈弯曲的近椭圆状。
优选的,所述的转向轮和主承重轮的个数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的转向杆为Y形的转向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第一端和第二端与转向杆之间的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销接或螺纹连接。
使用本发明运输安装预制结构件进行暗涵施工时,可以有效解决场地狭小位置的暗涵(方沟)盖板安装、老旧盖板的更换、方沟内加固、小型桥梁上部结构预制构件的安装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现况交通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施工的吊车配运输车的方法,本发明的施工时间较自由,操作时间短,节省工期;并且主要发挥人力、节省机械相关费用;机械使用率低,收获一定的节能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承重车体1、就位千斤顶2、主承重轮3、连接杆4、转向轮5、转向杆6、顶部11、主承重轴31、转向轴51、手柄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3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一种人力驮车,包括承重机构、起落就位机构以及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机构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承重车体;设于所述承重车体的下部的主承重轴以及设于所述主承重轴的两端的主承重轮;所述的起落就位机构是若干个就位千斤顶,设于所述承重车体的顶部;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呈杆状结构的转向轴;分别设于所述转向轴的两端的转向轮;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车体的下部,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中部,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主承重轴垂直;第一端和第二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轴的转向杆。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0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苗床生态护坡结构
- 下一篇:塑料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