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0116.2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添成;宋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骨式 全自动 开收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实现完全打开与完全收合控制的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是,早期的雨伞需用手将伞骨架往上推至一定位置方能将雨伞撑开,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在欲乘车时仍需要两手并用将雨伞收折才能进入车内,而在此短暂时间内仍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
对于直骨伞,多见的有可以自动收合的功能,其主要是依靠伞布的力量在下巢失去中棒上方的挂持作用时,而收合伞面,该直骨伞并无法实现自动展开的功能;对于可以实现自动开收的直骨伞的结构可参阅2002年12月4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52325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直骨式自动开收伞”,是利用具有带有弹簧的伞骨并需要在伞中棒中设置变比机构及伞柄的手把控制装置才可实现;而且该变比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其需要一拉绳连接的扣头与手把控制装置的解除与锁扣方可完成自动开收伞的功能,而且收伞后亦必须要二次施力将扣头与手把控制装置锁扣到位才可实现下一次的自动开伞功能。
因此,该直骨式自动开收伞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而且收合动作具有两步,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收合功能。如何将伞具完全依靠控制握柄便可实现伞具的全自动打开与完全收拢,便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案便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可以实现自动打开又可实现自动完全收合的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包括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中棒、固定在中棒顶端的上巢、套置于中棒上的下巢及连接中棒下端的伞柄;伞骨架与上巢、下巢配合在一起;其中:还包括设置于中棒中的开收伞驱动机构及位于伞柄中的动力源;该开收伞驱动机构包括一丝杆、一配合于丝杆上的螺母及一拉绳;该丝杆的下端是连接于伞柄中的动力源上,上端配合在中棒内部的上方;在中棒上方侧壁上设一滑轮,拉绳的一端固定在螺母上,另一端跨过滑轮穿出中棒后与下巢连接在一起;伞柄上设有启动动力源正反转的控制按钮。
所述中棒壁上开设有缺口,另在中内部的上方设有一固定塞管,该固定塞管的上端与上巢固定在一起,对应中棒缺口位置的固定塞管的侧壁上枢接滑轮,固定塞管的下端连接丝杆的上端。
所述固定塞管的下部设有导向滑轮。
所述中棒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具有导向孔的凸耳。
所述动力源为一马达。
所述的动力源为机械驱动配合变速齿轮组而带动丝杆运动。
所述伞骨由玻璃纤椎材质的莲花状支骨与主骨构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工作是这样实现的:
按压伞柄的按钮,启动动力源输出正转动力,动力源会带动丝杆转动,螺母沿丝杆向下移动,带动拉绳一起向下移动,则拉绳的另一端便拉动中棒上的下巢相对中棒向上移动,同步推开伞骨架实现开伞动作;当进行收伞动作时,再按压伞柄的按钮启动动力源输出反转动力,动力源会带动丝杆反向转动,螺母沿丝杆向上移动带动其上固定的拉绳一起向丝杆的上方移动,而下巢失去牵引力,伞骨架在伞布的作用下而向伞中棒集中收合。
由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连接伞下巢与伞中棒中螺母的拉绳,并由一动力源驱动一丝杆而带动该螺母在中棒中上下移动时,带动拉绳上下移动,从而拉动下巢沿中棒上下移动,实现伞面的打开与收合功能,让直骨伞具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开收的功能,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对现有的直骨自动开收伞结构更加简化、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结构剖视图(开伞状态);
图1a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外观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外观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结构剖视图(收伞状态);
图4a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收伞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包括:伞骨架A、固定于伞骨架A上的伞布B、中棒C、上巢D、下巢E、开收伞驱动机构F及伞柄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0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