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辐射受热面有机热载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204.4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明舫;梁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上升 膜式油冷壁 辐射 受热 有机 热载体 | ||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热载体炉,尤其是能降低有机热载体流动阻力,减少有机热载体泵耗电、炉膛漏风和钢材消耗,减轻管子磨损的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有机热载体炉。
技术领域
有机热载体炉可在工作油压很低的工况下获得很高的油温,为热用户提供温度较高的热源,在纺织、食品、化工、石油等行业得到广泛采用。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热载体炉均主要是由燃烧装置、水平围绕上升光管油冷壁辐射受热面和对流受热面组成。从热用户返回的低温有机热载体,经有机热载体泵升压后首先通过入口集箱进入对流受热面加热,温度升高后通过出口集箱进入水平围绕上升光管油冷壁辐射受热面,加热到设定温度后通过出口集箱送至热用户。虽然水平围绕上升光管油冷壁辐射受热面有机热载体炉,可以将有机热载体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水平围绕上升的光管辐射受热面管路长,弯头多,有机热载体的流动阻力大,导致有机热载体泵扬程高,耗电多。
2.虽然水平围绕上升光管辐射受热面各圈管子紧密排列,但仍存在缝隙,因炉膛是负压,冷风易漏入炉膛,炉膛温度降低,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
3.因水平围绕上升光管辐射受热面各圈管子紧密排列,钢材消耗大。
4.当采用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炉时,因炉膛内烟气物料浓度很高,物料对水平围绕上升的管子磨损很严重,为了减轻磨损,被迫在稀相区辐射受热面管子表面敷设耐高温的防磨层,不但成本提高,而且因热阻增加传热效率下降,为了将有机热载体加热到设定温度,辐射受热面积和钢架高度增加,导致钢材消耗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有机热载体流动阻力,减少有机热载体泵耗电、炉膛漏风和钢材消耗,减轻管子磨损的有机热载体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辐射受热面,取代水平围绕上升光管辐射受热面,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的下端与下集箱连接,上端与上集箱连接。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由垂直的油冷壁管与相邻的油冷壁管之间的鳍片焊接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图2是A-A剖视图。图中1.低温有机热载体 2.有机热载体泵 3.对流受热面入口集箱 4.对流受热面 5.对流受热面出口集箱 6.膜式油冷壁下集箱7.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辐射受热面 8.膜式油冷壁上集箱 9.高温有机热载体 10.炉墙 11.燃烧装置 12.油冷壁管 13.鳍片 14.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从热用户返回的低温有机热载体1,经有机热载体泵2升压后通过对流受热面入口集箱3进入对流受热面4加热,温度升高后通过对流受热面出口集箱5进入膜式油冷壁的下集箱6,沿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辐射受热面7上升,吸收炉膛14火焰的辐射热后进入膜式油冷壁上集箱8,从膜式油冷壁上集箱出来的达到设定温度的高温有机热载体9送至热用户。层燃、室燃和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炉均可采用本实用新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因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辐射受热面管路短,没有弯头,有机热载体的流动阻力小,有机热载体泵的扬程降低,耗电量减少。
2.垂直上升膜式油冷壁密封性能好,炉膛漏风量少,炉膛温度高,有利于减少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采用膜式油冷壁后,油冷壁管的节距增加,使辐射受热面的钢材消耗量下降。
4.垂直上升油冷壁管子的轴向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烟气中飞灰或物料对管壁的磨损减轻,在循环流化床炉稀相区辐射受热面管子表面不敷设耐高温防磨层的情况下,可以长期安全运行。因热阻降低,传热效率提高,可以减少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炉辐射受热面的面积和钢架的高度,使钢材的消耗量进一步下降。
本实用新型为生产制造稀相区辐射受热面管子不敷设耐高温防磨层的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炉创造了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