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汽车隔热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772.4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时先;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博兴汽车装饰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1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汽车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件结构设计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隔热垫,主要用于全面阻隔发动机热量的辐射传导。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通过车身底板传导入车内,为提高乘驾舒适性,要求减少热量对车内环境的影响。
为了适应现有技术的需要,很多生产厂家研制出了汽车隔热垫,即设置于车身底板的下方,将车身底板与发动机隔开。由于车身底板下方设置有一些线束与气管,这些线束与气管有些需要从车身底板下方引入车身底板内部,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汽车隔热垫与车身底板上开口,将线束与底板从开口处引入车身底板内部,这样,虽然汽车隔热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发动机热量向车身底板的传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热量能通过隔热垫上的开口向车身底板传递。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隔热垫,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隔热垫带有开口,不能很好的阻隔发动机的热量向车身底板内部传递这一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的需要,提供一种新型汽车隔热垫,主要用于全面阻隔发动机热量的辐射传导。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汽车隔热垫,覆盖于车身底板的下方,所述汽车隔热垫为无开口的一体结构,所述汽车隔热垫局部向外凸起与车身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线束与气管的外凸腔体。
所述汽车隔热垫的外凸腔体的轮廓与所述线束与气管的走向一致并与线束与气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汽车隔热垫除外凸腔体外的其他部位的轮廓与所述车身底板的轮廓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不增加和改变材料及设备,对产品成本不造成影响;
2.汽车隔热垫不再开口,阻止热量进入汽车隔热垫和车身底板间,隔热效果提高了15%以上;
3.乘驾环境得到了改善,节省了空调能耗,降低了车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原理图。
图中,1为车身底板,2为汽车隔热垫,3为线束与气管,4外凸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
一种新型汽车隔热垫,覆盖于车身底板1的下方,所述汽车隔热垫2为无开口的一体结构,所述汽车隔热垫2局部向外凸起与车身底板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线束与气管3的外凸腔体4。
这样,线束与气管3就可以从外凸腔体中伸入车身底板1上的开口进入车身内,而无需在汽车隔热垫2上进行开口,有效阻隔了发动机的热量向车身底板1内部传递。
所述汽车隔热垫2的外凸腔体4的轮廓与所述线束与气管3的走向一致并与线束与气管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汽车隔热垫2除外凸腔4体外的其他部位的轮廓与所述车身底板1的轮廓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线束与气管3在走线过程中与汽车隔热垫2不接触,尽量避免了汽车隔热垫2吸收的来自于发动机的热量对线束与气管3产生热量干涉,同时,轮廓结构设计大体上与车身底板1一致,更容易加工成型。
本实施例的外凸腔体4通过模压成型,也可采用其他常见的成型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博兴汽车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博兴汽车装饰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到位指示功能导通台
- 下一篇:一种车用前门内饰板本体与内衬板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