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2037.5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荣;苏志伟;程晓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燃油 油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系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的、清洁的、雾化良好的汽油,以便与一定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同时,燃油系统还需要储存相当数量的汽油,以保证汽车有相当远的续驶里程。
燃油系统中回油管的作用是调节燃油压力,克服燃油在低压油路中流动的阻力,保证对喷油泵和喷油器的燃油供给。
目前,传统的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没有固定,在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对使发送机燃油回油管有弯折现象,导致存在以下问题:
1、燃油流动受阻而造成供油不畅;
2、其造成燃油压力不稳定;
3、发动机使用寿命缩短;
4、生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燃油油路通畅、成本较低的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回油管连接的支架体、固定卡和固定板;所述的固定卡和固定板分别固定于支架体的一侧,且与回油管的位置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体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延伸并与支架体平面垂直,且该连接件通过弯折与支架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体平面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体平面设有固定连接的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体平面与固定卡平面平行。
进一步,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平体面与固定板一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简单小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发动机燃油油路通畅,发动机燃油压力稳定,发动机使用寿命大大增加,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回油管连接的支架体1、固定卡2和固定板3;固定卡2和固定板3分别固定于支架体的一侧,且与回油管的位置相配合。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平面与固定卡2平面平行,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平面与固定板3一侧连接,且该固定板3上设有通孔。
发动机燃油回油管支架体设有连接件41、42,所述的支架体1一端的连接件41延伸到支架体平面外,与支架体平面垂直;支架体1另一端的连接件42与支架体平面垂直连接,且通过弯折与支架体1连接。所述的支架体1平面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孔和定位孔,且连接件41、42上设有连接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安装便捷,简单小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到达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固定回油管在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位置,并能有效减免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能稳定高效的调节燃油压力,保证燃油正常供给,避免了因燃油流动的阻力而造成的供油不畅,甚至发动机熄火等现象。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2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发电机组振动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进气道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