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电热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2211.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志杰 |
主分类号: | A61F7/08 | 分类号: | A61F7/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46121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手袋,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加热用的电热手袋。
背景技术
电热袋是一种可储热的新颖取暖用品,结构特点合理,使用方便、储热量大、保温时间长,为冬季暖手、暖足的理想用品。现有市面上流通的电热袋内部置有加热元件,热量从蓄热介质逐渐散去,慢慢降温,保温时间不够持久,此时,又不得不对电热袋重新加热。但是人们都希望对电热袋充电一次,可以保温更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热袋的保温时间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层电热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双层电热袋,包括保温袋和加热元件,保温袋内部还设有隔热袋,加热元件置于隔热袋内,保温袋和隔热袋内部装有蓄热介质。当加热元件开始加热工作的时候,隔热袋内部的蓄热介质开始蓄热,并逐渐将热量传导到隔热袋外部的蓄热介质,然后热量逐渐向保温袋外部散开。这样,可以在原有的电热带的基础上,将加热的温度设置得更高,由于内部多设置一个隔热袋,而不会烫手,由于隔热袋内部的温度比较高,由于隔热袋的隔离,使得散热更慢,则保温更加持久。所述的蓄热介质可以是液态的蓄热介质,也可以是固体的蓄热介质。
作为优选,隔热袋外部设有加热附件。在内部的加热元件工作的时候,隔热袋内部的升温快,外部的升温较慢,为了缩短每次充电蓄热的时间,在隔热袋的外部设有一个小的加热附件,使得外部同时蓄热升温。但是,此时两处同时加热,设置内部温控的时候,保证内部升温蓄热高于外部升温蓄热。
作为优选,保温袋外部设有毛绒装饰层。这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手感更好,接触皮肤的时候更温和,也增加了美观。
作为优选,加热元件包括开关和传感器。提高电热袋的安全性,当传感器检测到充电加热达到设定的温度的时候,开关自动停止加热元件。
作为优选,保温袋内部设有突起。突起为软质材料,不会扎破内部的隔热袋。同时可以避免隔热袋和保温袋紧贴接触,由于内部的高温直接接触保温袋,导致保温袋受高温,然后烫伤人们。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双层电热袋蓄热量更大,保暖时间更持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根据附图1,双层电热袋,包括保温袋1和加热元件2,保温袋1外部设有毛绒装饰层6,保温袋1内部设有一些突起8。加热元件2包括开关7和传感器。保温袋1内部还设有隔热袋3,隔热袋3选用蓄热效果好,导热率低的材料。加热元件2置于隔热袋3内,保温袋1和隔热袋3内部装有蓄热介质4,蓄热介质4为液体。加热元件2对隔热袋3内部的蓄热介质4加热,内部快速升温,然后热量经过隔热袋3散发的外部的蓄热介质4,由于有隔热袋3,两层蓄热介质4不能发生对流,又有突起8避免两层相贴,使加热结束后,内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外面也不烫手。由于蓄热量大,且有隔热袋3,保温时间将更长。
实施例2,根据附图2,双层电热袋,包括保温袋1和加热元件2,保温袋1外部设有毛绒装饰层6。保温袋1内部设有一些突起8。加热元件2包括保温开关7和传感器。保温袋1内部设有隔热袋3。隔热袋3选用蓄热效果好,导热率低的材料。保温袋1和隔热袋3之间填充蓄热介质4。蓄热介质4为液体。隔热袋3内填充固体蓄热介质9,隔热袋3外部设有加热附件5。保温袋1与隔热袋3之间设有温控开关。加热过程中,加热元件2与加热附件5分别对隔热袋3内部的固体蓄热介质9和保温袋1与隔热袋3之间的液体蓄热介质4加热。隔热袋3内部优先达到所设定的较高温度。之后加热元件2中的保温开关与传感器起做用开始保温。在保温袋1与隔热袋3之间的蓄热介质4达到人体承受范围的较高温度时,温控开关起作用彻底切断电源。由于蓄热量较大,有突起8防止使用时因为隔热袋3与保温袋1之间的蓄热介质4不能完全充满导致的保温袋1与隔热袋3之间的部分直接相贴。又有隔热袋3和隔热袋3与保温袋1之间的蓄热物质起的隔热作用。使其不烫手又利于增加保温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志杰,未经田志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2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