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2279.4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3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严程健;刘义智;丰林波;周广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5/02;F01P7/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2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般客车冷却系统中,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电子风扇直接给水箱和中冷器进行风冷。但是在这种风冷的情况下,电子风扇多数是在客车启动之后也就随之工作,这样一开始不需要散热时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可以根据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应该降温,即根据水箱内水的温度和中冷器内的气体温度来决定风扇是否应该运转,就可以解决这种浪费资源的问题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造成资源浪费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的车载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散热器、中冷器和温控系统;
所述至少两个风扇设于散热器或中冷器的一个侧面,用于对散热器和中冷器降温;
所述散热器通过水管与发动机相连接,并用于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所述中冷器通过气管与发动机相连接,并用于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所述温控系统与散热器、中冷器和至少两个风扇相连接,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根据温度控制器传输的数据控制至少两个风扇是否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所述方案从环保和节约资源为出发点,采用依靠智能控制模块采集温度的方法控制风扇是否运行,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中设有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流通的液体。
进一步,所述中冷器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与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中设有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流通的气体。
进一步,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模块和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两个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两个风扇相连接,所述两个温度控制器分别设于进水管和进气管内部,并用于测量进水管和进气管内部液体和气体的温度,进一步将测得的温度数据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
进一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内设定启动至少两个风扇的至少两个启动值和至少两个停止值,所述启动值和停止值的数量分别与风扇的数量相对应,当两个温度传感器传输到智能控制模块的温度达到相应的启动值时,智能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风扇开始工作;当两个温度传感器传输到智能控制模块的温度达到相应的停止值时,智能控制相应的风扇停止工作。
进一步,所述至少两个风扇之间还设有护风罩,所述护风罩用于集中风扇的风力和引导风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冷却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车载冷却系统,包括六个风扇1、散热器2、中冷器3和温控系统4;在此实施例中,散热器2采用水箱;
所述六个风扇1设于散热器2的一个侧面,用于对散热器2和中冷器3降温;
所述散热器2通过水管与发动机相连接,并用于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所述中冷器3通过气管与发动机相连接,并用于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所述温控系统4与散热器2、中冷器3和六个风扇1相连接,所述温控系统4包括智能控制模块41和温度传感器42,所述智能控制模块41根据温度控制器42传输的数据控制六个风扇1是否工作。
所述散热器2通过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与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中设有在散热器2和发动机之间流通的液体。
所述中冷器3通过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与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中设有在散热器3和发动机之间流通的气体。
所述温控系统4包括智能控制模块41和两个温度传感器42,所述智能控制模块41与两个温度传感器42和六个风扇1相连接,所述两个温度控制器42分别设于进水管21和进气管31内部,并用于测量进水管21和进气管31内部液体和气体的温度,进一步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智能控制模块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2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水稻收割机单缸水冷柴油机外循环辅助水冷装置
- 下一篇:大倾角刮板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