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摔腰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4373.3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鹏;李志男;焦秉立;杨贵亮;胡炜;吕征南;姜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F9/00 | 分类号: | A4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摔腰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穿戴防摔器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防摔服: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摔的上衣设计。它由充气服、充气装置、控制充气装置的水银开关和加速度传感器组成。它通过“人体重心偏向某一侧并且向下的加速度增加”来断定穿戴者即将摔倒,此时,水银开关和加速度传感器共同触发充气装置对充气服充气,通过充气服缓冲穿戴者摔倒时的冲击来保护穿戴者。
防摔衣:包括上衣和裤子。在上衣的肩部、颈部或肘部任意一处以及裤子的膝关节和腰椎部设有气囊,同时在各气囊上设有感应片。当穿戴者摔倒时,感应片首先着地,它会控制打开气囊,以缓冲穿戴者摔倒时的冲击来保护穿戴者。
但是,由于上述两种穿戴式防摔设备均是通过直接在服装内部加入保护垫或保护气囊来实现保护,因此无疑增大了服装的体积,造成穿戴者的穿戴不适。另外,由于大多数保护设备都是直接设计成外套、裤子、内裤等服装,使得穿戴者不能穿戴自己合适的服装,为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一种防摔腰带,用于在不影响穿戴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为穿戴者提供防摔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摔腰带,包括:
腰带带身;
内嵌于上述腰带带身中,在被触发时充气并弹出到上述腰带带身表面的气袋;
设置在上述腰带带身上,在穿戴者摔倒时触发上述气袋充气弹出的腰带扣。
进一步,上述腰带扣包含:
设置在上述腰带扣内部,用于采集上述防摔腰带的加速度数据的加速度传感器;
设置在上述腰带扣内部,用于在接收到充气指令时对上述气袋充气,使上述气袋弹出的气袋充气器;
设置在上述腰带扣内部并与上述加速度传感器和上述气袋充气器连接,用于对上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进行运算处理、根据上述运算处理得到的结果判断上述防摔腰带的穿戴者是否将要摔倒,并在判断出上述防摔腰带的穿戴者将要摔倒时向上述气袋充气器发送上述充气指令的处理器。
进一步,上述腰带扣内部还设置有与上述处理器所在的电路板连接,用于为上述电路板提供电源的电池。
进一步,上述腰带扣表面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摔腰带中设置有由气袋和腰带扣组成的防护装置,腰带扣在穿戴者摔倒时触发气袋充气并弹出,为穿戴者提供了缓冲保护,极大降低了穿戴者摔倒时受到的伤害。由于防摔腰带可以佩戴于腰间,因此,穿戴者仍可依据自身需求选择衣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摔腰带能够在不影响穿戴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为穿戴者提供防摔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摔腰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摔腰带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摔腰带工作时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摔腰带,用于在不影响穿戴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为穿戴者提供防摔保护。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摔腰带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摔腰带包括:
腰带带身11;
内嵌于腰带带身11中,在被触发时充气并弹出到腰带带身11表面的气袋12;
设置在腰带带身11上,在穿戴者摔倒时触发气袋充气弹出的腰带扣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袋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气袋的数量及所在位置可以根据人体结构设计进行设置,以使弹出的气囊能够为穿戴者提供舒适、全面的保护,尤其是对穿戴者的腰椎、臀部的保护。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防护腰带的腰带扣具体包括:
设置在腰带扣内部,用于采集防摔腰带的加速度数据的加速度传感器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4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工质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 下一篇:隧道保温中心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