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输液监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5414.0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金;缪磊;李洪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输液 监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监测输液器中的气泡和空气的智能输液监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给病人输液一般采用护士专人值守,或者病人家属专门监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工值守监护不到位,就可能导致瓶装输液在液体输完后气体由输液管路进入人体,即通常所谓气体栓塞,这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可能造成死亡。现有技术中,传统输液监控装置,红外接收部分易受可见光等自然环境影响;前段小信号放大滤波部分结构复杂,造成成本升高,电路功耗增加,可靠性降低。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避免可见光干扰、减少外围电路的复杂度、节约成本、降低功耗的智能输液监控器是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精度高、灵敏度性好且能有效监测输液器中的气泡和空气的智能输液监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输液监控器,包括集成片内AD的微控制器、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声光电报警电路以及H桥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声光电报警电路以及H桥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处理窄带中心940nm的红外线。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为集成片内AD的低功耗微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和LED灯,蜂鸣器和LED灯与MCU的I/O管脚所配置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H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步进电机以及H桥驱动电路,H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MCU的I/O管脚所配置的输出端相连,H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为微控制器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与微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高精度的片内A/D精确量化红外接收管的电压变化,删减光电小信号放大电路,降低设计成本、降低设计复杂度、降低功耗;通过连续多次读取AD值并做中值滤波,能够有效替代模拟滤波电路,降低干扰。
2、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精度高,灵敏度性好,最重要的是成本低,且具有便携式,不污染药物,达到非接触式测量,很好地解决了输液报警的问题,既减少了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的时间和精力,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输液监控器组成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输液监控器工作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输液监控器,包括集成片内AD的微控制器(MCU)、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声光电报警电路以及H桥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声光电报警电路以及H桥电机驱动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
所述MCU集成片内AD转换器,具有低功耗工作模式。通过软件编程进行中值滤波计算,可以替代外围模拟滤波电路;利用片内集成AD有效辨识光电信号的微弱变化,有效替代外围模拟放大电路
所述红外发射接收对管处理窄带中心波长为940nm的红外线,窄带中心940nm波长的红外收发对管能够有效屏蔽可见光和其他波长光源干扰,其他不可见光波段的窄带波长的红外收发对管亦可使用。
所述声光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和LED灯,蜂鸣器和LED灯与MCU的I/O管脚所配置的输出端相连,当输液管中出现空气或气泡时,MCU启动声光电报警功能。
所述H桥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步进电机以及H桥驱动电路,所述H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MCU的I/O管脚所配置的输出端相连,H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输液管的两侧分别放置窄带中心波长940nm红外发射接受对管,当有空气或者气泡通过时,红外接受管收到的能量将增加,导致与之串联电阻电压变大,光电接收管将变化的光信号转换为变化的电信号,该电压通过MSP430片内12位AD转换成数字信号与设定的初始值比较。如果大于初始值,MCU启动声光电报警功能,同时触发H桥电机驱动电路,夹住输液管防止空气或者气泡由输液管路进入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5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毁式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