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向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5495.4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2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庞严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圳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0 | 分类号: | F16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照行业,尤其涉及一种万向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辐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线材的辐照效率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原有的单根辐照工艺逐渐发展成为2根或多根辐照工艺,但因绞线、断线频繁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极大的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效率,效率一直偏低,不能达到理论提升2倍或多倍的目标,甚至不及单根辐照的效率。断线频繁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从束下辐照装置至防护墙各处的导辊之间高低落差较大,角度不对称,老式固定支架中的横向导辊及纵向导辊与管材进出支架时的角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老式的支架易形成管材的斜拉,或使管材与导辊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因而直接造成以下结果:1.因偏向而使两根管材叠在一起,相互形成搓力致使管材绞线严重;2.因偏向或接触面大,运转时容易造成管材抖动剧烈使管材跳出收线轮的轮外或轮边,造成断线、拉伸、擦伤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向支架,以减少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在引导管材时所产生的断线及绞线等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向支架,其用于引导经束下辐照并传送至防护墙外的管材,所述万向支架包括:横向安装板和纵向安装板,所述横向安装板与所述纵向安装板相互交叉固定;至少两根横向导辊和至少两根纵向导辊,所述至少两根横向导辊纵向平行排列,所述至少两根纵向导辊横向平行排列,所述横向导辊与所述纵向导辊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至少两根横向导辊的同向端均设置于所述纵向安装板上,所述至少两根纵向导辊的同向端均设置于所述横向安装板上,所述横向导辊与所述纵向导辊能够共同形成网格状剖面图形;以及活动安装板和固定支架安装板,所述活动安装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横向安装板或所述纵向安装板远离所述纵向导辊或横向导辊的那一面上,固定支架安装板与所述活动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横向导辊与纵向导辊能够以所述活动安装板与固定支架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点为圆心沿管材的进出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相交的横向安装板与纵向安装板呈L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安装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横向安装板与纵向安装板之间的结合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根横向导辊与至少两根纵向导辊的同向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纵向安装板与横向安装板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的直径与所述设有外螺纹的同向端的直径相匹配,所述至少两根横向导辊与至少两根纵向导辊同向端上的外螺纹均能够装入所述纵向安装板与横向安装板对应位置的所述长条形通孔中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万向支架能够通过改变活动安装板和固定支架安装板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管材进出该万向支架的角度,在安装该万向支架时,先将固定支架安装板的一端固定于防护墙外侧或其他需要引导管材的位置旁的支撑物上,再将已安装完其余部分的活动安装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架安装版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动安装板能够以活动连接的连接点为圆心沿管材的进出方向转动,最后调节该万向支架与管材的角度,尽量使纵向导辊与在竖直平面内传送的管材相垂直,使横向导辊与在横向平面内传送的管材相垂直,此时管材与导辊间的接触面最小,受力也最小,因此打绞和抖动的情况最轻,从而最大可能地改善了管材在引导过程中的打绞、抖动甚至断线的情况,提高了管材生产的效率及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万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
1:管材;2:横向安装板;3:纵向安装板;4:横向导辊;5:纵向导辊;6:活动安装板;7:固定支架安装板;8:螺母;9: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万向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圳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圳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54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