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速热式加湿储能送风电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6326.2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登银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F24D19/10;F24F6/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地址: | 30006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热式 加湿 送风 电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加热、加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速热式加湿储能送风电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加热装置如电暖器,一般采用辐射加热方式加热,其不足之处是,靠空气自然流动方式换热,加热效果不佳,即靠近电暖器的地方和远离电暖器的地方温度反差较大,且升温时间慢、时间长、不均匀;而采用风吹电热丝直吹方式加热的装置,其加热效果解决了辐射加热方式的不足,但加热丝加热工作时始终处于大电流状态下,消耗电能较大;以上两种加热方式的不足还表现为:被加热的室内空气干燥,如增加室内湿度还需安装加湿装置,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专利号:201020693999X的储能式送风加湿电暖器,克服了以上加热方式的不足,采用储能加热方式将发热管置于储热套内的加热油中,使储热套内的加热油充分吸收发热管发出的热能,提高了发热管工作效率,但还存在一定不足:1、升温时间慢、取暖等待时间长;2、生产制造工艺复杂,不利于大批量加工制造。专利申请号:2011103100578移动式储能加湿送风家用电暖器,克服了以上三种加热方式不足,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不能远距离输送暖风,遮光不理想,被动方式加湿效果不佳,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光波加热管发热,遮光板遮光,遮光换热管套遮光、吸热、散热,散热片吸热散热方式,加湿储水箱为加湿水盒供水,加湿水泵为加湿漏水器注入水,空心棒上套有的加湿海绵接吸收水,电动风扇将遮光换热管套、散热片加热后的空气连同加湿海绵上的水分子送入室内加温加湿为一体的速热式加湿储能送风电暖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速热式加湿储能送风电暖器,包括散热片、光波发热管、遮光换热管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活动储水箱库上盖的外壳顶盖、外壳前体、U形外壳后体、外壳底盘组装构成的壳体,还包括遮光上板、串连杆、操作控制面板、防水档板、加湿漏水器、加湿进水管、导风片、加湿海棉棒、加湿接水盘、加湿水泵、主控器、上隔热固定板、侧隔热固定板、电动风扇、电动风扇固定壳、进气过滤网、遮光下板、下隔热固定板、加湿水盒、加湿储水箱、水位控制器、加湿储水箱库、空心管、凸柱,在所述外壳前体上端安装有操作控制面板,在外壳前体中间位置出风口的两侧壁上,固定有数片导风片,在所述U形外壳后体的上端设有主控器,在所述U形外壳后体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动风扇固定壳,在电动风扇固定壳上分别固定电动风扇和进气过滤网;所述遮光上板与上隔热固定板扣接在一起,所述遮光下板与下隔热固定板扣接在一起,数根所述串连杆的一端分别穿过遮光上板和上隔热固定板与上隔热固定板相固定,数根所述串连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遮光下板和下隔热固定板与下隔热固定板相固定,所述遮光上板和遮光下板之间设置有数根遮光换热管套,在数根串连杆和数根遮光换热管套上间距设有数片散热片,两片侧隔热固定板分别固定在上隔热固定板和下隔热固定板两侧面上构成一个筒状体;在每根遮光换热管套内设有一根光波发热管,伸出上隔热固定板和下隔热固定板的光波发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陶瓷固定件与上隔热固定板和下隔热固定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筒状体置于壳体内中间位置与U形外壳后体相固定,所述电动风扇位于筒状体内,所述防水档板、加湿漏水器分别固定在上隔热固定板上,加湿漏水器的数个漏水管口伸入上隔热固定板上设有的孔口中,所述加湿接水盘固定在下隔热固定板上设有的矩形孔内,数根加湿海棉棒设置在上隔热固定板和下隔热固定板之间,数根加湿海棉棒上的空心管的一端分别置于加湿接水盘内固定的数个凸柱上,空心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加湿漏水器上的漏水管口相接,加湿水泵、加湿水盒分别固定在壳体内外壳底盘上,所述加湿储水箱库置于壳体内与U形外壳后体相固定,所述加湿储水箱置于加湿储水箱库内,加湿储水箱的出水口置于加湿水盒内,所述加湿水泵的吸水管与加湿水盒上的吸水管口连接,加湿水泵的出水管与加湿漏水器的加湿进水管连接,所述加湿接水盘的回水管与加湿水盒上的加湿回水管连接。所述数根遮光换热管套为两根。所述数根光波发热管为两根。所述数根加湿海棉棒为四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登银,未经王登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6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