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7406.X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滑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02;H01R4/28;H01R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行 通讯 总线 接线 装置 | ||
1.一种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线接线口(111)、出线接线口(112)、主板线接线口(113);
进线导电片(16),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进线接线口(111)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进线导电片(16)导通;
出线导电片(17),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出线接线口(112)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出线导电片(17)导通;
主板导电片(18),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主板线接线口(113)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板导电片(18)导通;其中,
所述进线接线口(111)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所述出线接线口(112)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进线导电片(16)与所述出线导电片(17)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线接线口(111)的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18)相对设置,且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上相对设置的部分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所述进线接线口(111)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23)与所述第二触点(24)在断开状态下的间隙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弹簧(19),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入所述出线接线口(112)的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进线导电片(16)和所述出线导电片(17)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进线接线口(111)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进线导电片(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装置包括:
第一压线主体(13),包括具有第一前端开口部和第一后端开口部的矩形的第一框体(131),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与所述进线接线口(111)相对,所述进线导电片(16)从所述第一前端开口部开始向后延伸并穿出所述第一后端开口部,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的下方依次设置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18),所述第一框体(131)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33),所述第一底壁的内壁面设置朝向所述第一螺纹孔(133)的突出部(132);
第一压线螺钉(20),所述第一压线螺钉(20)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螺钉头槽(114)内,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33)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随着所述第一压线螺钉(20)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二压线螺钉(20)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预留的供所述接线端子插入的间隙为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
第二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出线接线口(112)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出线导电片(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74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