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7460.4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顾松;吴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新生儿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
背景技术
腹裂是由于脐旁部分腹壁全层缺损而致内脏脱出的畸形,较少见,其发生率为1:8300~150000,40%~79%为未成熟儿、低出生体重儿,男婴较女婴多见,比例为2:1。腹裂治疗原则与方法:进行术前管理,包括体温管理、预防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护脱出的肠管和冲洗消毒等;少数病例可采用一期修补法,但需强力扩张腹肌以扩大腹腔容积,但多数病例宜采用分期修补法;术后加强呼吸管理,肠道功能恢复需时较长,不能经口摄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静脉营养管理。目前对无法一期将肠管回纳腹腔的新生儿腹裂的治疗主要有应用各种生物材料补片或袋与腹壁裂口固定后逐渐回纳腹腔,待完全回纳后二期关闭腹腔。目前用各类材料制作成的各种腹裂治疗袋主要有以下二类:(1)在临床应用时需要与腹壁裂口固定的治疗袋;(2)袋口安装有弹簧圈的硅胶袋。现有技术中多数需在处理时进入手术室患儿全麻后操作,并需将补片或袋与腹壁缝合。袋口安装有弹簧圈的硅胶袋可以直接安装,避免了袋口与腹壁缝合,但无法监测袋内压力。
中国专利文献CN 200620041218.2,公告日2007年5月30日,公开了一种可测压力、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该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条圈、悬吊孔,所述医用硅胶袋上刻有刻度线,所述医用硅胶袋为3、4、5、6、7cm直径的圆柱形袋,所述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做成,其优点表现在制作简单、便于使用,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中国专利文献CN 200620041221.4,公告日2007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可注药、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该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硅胶条圈,医用硅胶袋内设有硅胶管,其优点是克服了无法处理袋内液体和用药问题,并可直接监测袋内压力,且操作者可以根据刻度值来计算液体压力;中国专利文献CN 200620041220.X,公告日2007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利于腹腔扩张、免缝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该治疗袋包括医用硅胶袋、袋底封闭处、弹性硅胶条圈,医用硅胶袋内设有附于袋体上的可上下移动的挤压固定夹,其优点是具有将袋内容物向腹腔内推压后固定的作用,使腹腔内保持适当的压力,有利于腹腔扩张。以上三种腹裂治疗袋均解决了前述的需将补片或袋与腹壁缝合的问题,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诸如不能监测压力、不能进行腹腔扩张、不可注药等问题,除此之外,三种治疗袋的医用硅胶袋都是圆柱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圆柱形硅胶袋不易从生产模具上脱卸,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不便于该种腹裂治疗袋的规模化生产和广泛推广,因此,亟需一种综合压力监测、注药和扩张腹腔三种功能且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新生儿腹裂治疗袋,但是目前关于这类新生儿腹裂治疗袋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包括:设有刻度线的医用硅胶袋、吊攀、弹性条圈、悬吊孔、设于医用硅胶袋内的且壁上设有刻度线的硅胶管,所述的硅胶管近弹性条圈一端设有侧孔,所述的硅胶管远弹性条圈一端穿出医用硅胶袋,且端部设有注药、测压控制开关,所述的医用硅胶袋为袋口大袋底小的圆锥形硅胶袋。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袋口直径为3-6cm。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袋口直径为3、4、5或6cm。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袋口与吊攀的口径差值是3-9mm。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袋壁厚度为0.5-0.7mm。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袋壁厚度为0.6mm。
所述的医用硅胶袋内设有挤压固定夹。
所述的挤压固定夹两端设有螺丝固定栓。
所述的弹性条圈是用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腹裂治疗袋的医用硅胶袋呈大体圆锥形,制造过程中容易从生产模具上脱卸,成品率高,便于进行规模化生产;
2、本实用新型的腹裂治疗袋集压力监测、注药、冲洗腹腔和扩张腹腔功能于一体,安全有效,能显著促进腹裂新生儿的肠管回纳,提高腹裂患儿的救治成功率;
3、本实用新型的腹裂治疗袋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病人在床边非麻醉情况下使用,且成本低,适于临床上普遍推广,尤其适合于向基层医院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7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