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2758.4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6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喜 |
主分类号: | A47C9/10 | 分类号: | A47C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464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旅游 休闲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凳子,尤其涉及适合旅游休闲的便携式折叠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非常多的适合旅游休闲的便携式折叠凳,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216340.5,一种可折叠凳子,其技术方案是该凳子包括盖板、呈正N边形的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盖板、底板的N各边对应的N个依次围接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沿其高度方向铰链连接的两大小相等的侧板单元。
这种折叠凳结构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250051.7,一种多用途折叠凳,包括脚架、坐面、置物箱,脚架为用圆钢条制作的由两只长方形框架通过螺帽交叉布局所形成的折叠架结构,坐面为方形帆布面,置物箱为用帆布制作的正面上部设横向开口且用拉链开启的正方形箱结构,坐面平置脚架上面且前后两边与脚架固联,置物箱置脚架中间且上面前后边与脚架上部悬挂固联。
这种折叠凳结构同样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518778.9,一种可折叠的凳子,其特征是,包括上面板和侧面板,所述上面板上设有凹口或凸块,所述侧面板上设有凸块或凹口,所述凳子通过所述上面板和侧面板通过所述凹口和凸块的相互适配插装组装而成。
这种折叠凳结构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样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020242058.4,折叠凳,由可折叠的凳座、凳座支撑板以及凳帽构成,所述凳座支撑板支撑于展开的凳座中,所述凳帽套合在展开的凳座上,所述凳座处于展开状态时为一四面筒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筒形体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两个短边以及一个长边分别由一块硬质夹芯板的截面构成,所述长方形的另外一个长边由两块硬质夹芯板的截面构成,该两块硬质夹芯板的其中一块的截面长度与所述构成两个短边的硬质夹芯板的截面长度相等。
这种折叠凳结构同样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更大的缺点是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可折叠的凳子存在的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强度不够,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
本实用新型的凳子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体积小,使用时展开用螺栓紧固强度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制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 其结构包括:
一凳面;
一左铰链的左链固定面和一右铰链的右链固定面连接所述凳面的底面;
所述左铰链的左链活动面连接左链凳脚;
所述右铰链的右链活动面连接右链凳脚。
所述左链活动面开有左孔,左链固定面开有左螺孔,一左螺栓通过左孔和左螺孔将左链固定面和左链活动面夹紧;
所述右链活动面开有右孔,右链固定面开有右螺孔,一右螺栓通过右孔和右螺孔将右链固定面和右链活动面夹紧。
所述左螺栓和右螺栓为蝶状手旋螺栓或片状手旋螺栓。
所述左链凳脚、右链凳脚与左链活动面、右链活动面的连接为焊接连接或一体化铸造。
所述左链固定面、右链固定面与凳面的连接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或一体化铸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体积小,使用时展开用螺栓紧固强度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的示意图。
图1中标号:
1凳面 2左铰链 3左螺栓 4右铰链
21 左链固定面 24左链活动面 27左链凳脚
25左孔 23左螺孔
28左接地连接体 31螺纹杆 32手旋片
44右链活动面 45右孔 47右链凳脚
48右接地连接体 49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所述实施例仅为提供说明与解释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设计制造一种旅游休闲折叠凳,包括:
一凳面1;
一左铰链2的左链固定面21和一右铰链4的右链固定面41连接所述凳面1的底面;
所述左铰链2的左链活动面24连接左链凳脚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喜,未经王文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2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