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3383.3 | 申请日: | 2012-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5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卞超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朝晖 |
主分类号: | H02P25/18 | 分类号: | H02P2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撞击 电机 干扰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撞击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由定子线圈绕组和转子线圈绕组组成的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撞击电机,其结构特点是:由定子线圈绕组和转子线圈绕组组成,其中一个转子线圈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继电器K1连接,另一个转子线圈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与另一个定子线圈绕组的输入端连接,另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分别通过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与电源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定子线圈绕组通过碳刷与转子线圈绕组连接,易产生火花和高频干扰源,从而影响电路和元件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干扰,确保电路和元件正常工作的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包括定子线圈绕组和转子线圈绕组,其中一个转子线圈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继电器K1连接,另一个转子线圈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另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
在所述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之间连接的导线上设置有能消除高频干扰源的磁环。
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与电源连接的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另一个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在所述定子线圈绕组输出端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之间连接的导线上设置有能消除高频干扰源的磁环。从而达到有效消除干扰,确保电路和元件正常工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中:1.定子线圈绕组 2.转子线圈绕组 3.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撞击电机的无干扰控制装置,包括定子线圈绕组1和转子线圈绕组2,其中一个转子线圈绕组2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继电器K1连接,另一个转子线圈绕组2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一个定子线圈绕组1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与电源连接的另一个定子线圈绕组1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连接;在所述定子线圈绕组1输出端与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之间连接的导线上设置有能消除高频干扰源的磁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朝晖,未经吴朝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3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通用混沌电路系统
- 下一篇:铣槽换向器的进料预压开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