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越模拟试验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3573.5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谭勇;杨京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2 | 分类号: | H01F17/02;H01F27/28;H01F27/29;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赵慧;王道川 |
地址: | 100175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越 模拟 试验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风电机组或/和其他发电机组的穿越模拟试验电抗器,尤其是空心电抗器。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在电力能源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风力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已经不能忽略。当电网发生故障造成并网点电压跌落时,一旦风电机组自动脱网可能造成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崩溃,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目前需要对风电机组进行穿越模拟试验,检测风电机组的穿越能力。
目前,风电机组穿越模拟试验中需要串联或并联空心电抗器,通过调节空心电抗器阻抗值改变阻抗分压比,实现测试点电压跌落深度的改变,从而实现穿越模拟试验对风电机组穿越能力的检测。然而,目前风电机组穿越模拟试验用空心电抗器多是无分接电感结构形式,试验时需要多台空心电抗器,这样不仅使试验场地面积增加,而且浪费空心电抗器的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台电抗器可以提供多个电感值电抗器,以满足穿越模拟试验的需要,减少试验时所需电抗器数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穿越模拟试验空心电抗器,包括上压架、下支架和上压架与下支架之间被夹紧的绕组,所述绕组除两端的接线端子外,在绕组中部还分出有分接端子。
所述绕组为空心绕组,形成空心电抗器,当然也可以为带铁心的绕组。
优选的,所述绕组上具有1-30个分接端子。
优选的,所述绕组为饼式绕组或圆筒式绕组。
所述下支架底部设置有支撑绝缘子。
优选的,上压件和下支架之间通过拉紧螺杆拉紧以夹持所述绕组,采用拉紧螺杆与采用焊接拉杆或等其它连接方式连接,组装和加工方便,且夹紧力便于调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 于本实用新型绕组除两端的端子外还具有分接端子,因此不同端子之间电感值不同,使该电抗器形成多电感结构,在需要多个电感值的时候用这一台电抗器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多个电抗器,因此使整个装置体积小,运输方便,不仅减少了用户试验场地面积,而且降低电抗器的制造成本。该结构电抗器可以提供1个至30个电感值(如图1),在试验装置中可以并联或串联,可满足用户通过一台电抗器实现多个模拟试验。通过调整该电抗器的分接电感可改变阻抗分压比,实现测试点电压跌落深度的改变,从而实现穿越模拟试验对风电机组穿越能力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上压架-1 空心绕组-2 分接端子-3 拉紧螺杆-4 下支架-5 支撑绝缘子-6 下端子-7 上端子-8。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穿越模拟试验空心电抗器,包括上压架1、下支架5、下支架5底部的支撑绝缘子6,上压架1和下支架5之间被夹紧着一个空心绕组2,上压架1和下支架5之间通过拉紧螺杆4连接拉紧将空心绕组2压在其中,除绕组2线圈导线两端形成的下端子7和上端子8外,在导线中部位于不同匝数处设置有抽头连接在端子上,使所述空心绕组2上分出多个分接端子3。这样不同端子间由于线圈匝数不同,可以形成多个电感值,使该电抗器形成多电感结构,在需要多个电感值的时候用这一台电抗器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多个电抗器,因此使整个装置体积小,运输方便,不仅减少了用户试验场地面积,而且降低空心电抗器的制造成本。
通过合理设置分接端子数量和对应的线圈导线匝数,则该结构空心电抗器可以提供1个至30个电感值(如图1),在试验装置中可以并联或串联,可满足用户通过一台空心电抗器实现多个模拟试验。通过调节该空心电抗器的分接电感可改变阻抗分压比,实现测试点电压跌落深度的改变,从而实现穿越模拟试验对风电机组穿越能力的检测。
所述空心绕组2可以为饼式绕组或圆筒式绕组。
当然,也可以在绕组中增加铁芯形成有铁心电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3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