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反光轴仿真火电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070.X | 申请日: | 201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5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剑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F21S10/04;F21V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轴 仿真 火电 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壁炉,尤其涉及一种双反光轴仿真火电壁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类似电壁炉,其转动反光轴的结构一为:一透明的中空玻璃圆柱筒,在圆柱筒内填充反光材料而成。结构二为:片状反光片被随机固定在树枝状的轴上,结构三:在透明的中空玻璃外壁,贴有螺旋状的带状贴纸,上述结构的转动反光轴问题在于:结构一由于其反光材料为极薄的散带状胶纸,反射光发散,亮度不高,而且因为胶带边界模糊,不能形成明显的火焰边界,所成火焰是雾状的,而且火焰图像只能在一个平面上;结构二在成像屏上形成的图案为光斑,而不像火焰,一定要另外加装镂空的火焰板,才能得到类似火焰的形状,但仍是斑驳的光斑,不太像火焰;结构三形成的火焰,是从螺旋带间隙里透过光线交叉形成的光影成像,火焰偏细,而且只能在一个平面成像,类似结构的电壁炉在成像屏显现的图案呈蒸汽状、雾状或块状,从投影方向、火焰边界、火焰动作来讲,与真实的火焰存在较大差异,外观不真实。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形美观、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形成火焰速度快、仿真火焰丰满度好、成像真实立体的双反光轴仿真火电壁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反光轴仿真火电壁炉,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底部内的光源、设在外壳底部或顶部内的电加热装置、设在外壳中部内的成像屏,所述成像屏与光源之间安装有转动反光轴,所述转动反光轴由两根横向平行、纵向前后分布的上反光轴和下反光轴组成,所述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长度相等且上下间隙分布,所述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由动力传动装置带动转动但两根反光轴的转速不相同,所述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的外表面都冲压有成像凹凸孔或火焰状成像图案,所述光源的顶部设有半透明材料或反光材料制成的伞状透光罩,伞状透光罩的顶部设有放射状的透光通孔,伞状透光罩通过皮带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
所述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与下反光轴一端连接,下反光轴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上还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换向齿轮相互齿合,所述换向齿轮又与从动齿轮相互齿合,所述上反光轴的一端与从动齿轮相连接,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动力传动装置由上下两个电机组成,所述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由上下两个电机分别带动转动。
所述下反光轴与电机的传动轴之间及上反光轴与从动齿轮之间皆活动套接有圆柱体弹性轴套,所述弹性轴套内设有径向的安装通孔。
所述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是由高亮度金属或高亮度塑料制作而成的圆柱体,所述伞状透光罩由半透明胶质材料、纸质材料、高亮度金属或高亮度塑料制作而成。
所述成像屏的内表面印刷有火焰图形或磨砂隔层胶片;所述光源为一个以上的钨丝灯或LED射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两个不同转速的上、下反光轴反射至像屏,因上、下反光轴转速不同,火焰上下运动速度差异明显,所以形成火焰有明显的层次感;另一方面光线透过转动的伞状透光罩,再投射到反光轴上,所形成火焰具有明显的垂直方向的特性,这样整个火焰效果就是立体的,第二,反光轴上冲压形成的火焰图案,有能反光的边界,光线经反射后,可形成清晰的火焰边界效果,同时,因为反光轴是整张反光片一次冲压成型,反光强度高,火焰亮度好。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外形美观,仿真火焰的大小、尺寸可通过改变转动反光轴的长度和灯源数量实现,仿真火焰丰满度好,火焰呈放射状和片状波动,动感逼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4是上反光轴与下反光轴第二种安装示意图;
图5是伞状透光罩、皮带及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伞状透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剑,未经曾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