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中医诊断考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760.5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3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信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014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中医 诊断 考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脉象诊断技能考核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中医诊断考评系统。
背景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切”是诊断中其实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常年的积累把脉象归纳总结为若干种脉象,如《中医脉诊研究》一书,就分成平脉、迟脉、缓脉等等共计26中脉象,但是中医对于切脉诊病的教学是通过中医医师言传身教,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体会积累起来的,但是对于中医教学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通过口头形容和书本的书面描述很难将诊脉的实际手感表达清楚,学生也感到似懂非懂,难以掌握,学校能够提供给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日益减少,随着在校医学生的数量增加,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对患者进行切脉诊断,直接导致实习中观摩、感受的质量下降,学生“动手”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即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但是脉象种类很多,不可能每种脉象在学习期间都遇到;二、对于切脉诊病的诊断考试采用的是笔试的方法,无法对学生的切脉技能进行测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融会贯通,无法很好服务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中医诊断考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中医诊断考评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若干与所述主控计算机通讯连接的模拟分机、和与所述主控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云储存服务器,所述模拟分机包括控制主机和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接的脉象模拟装置、触摸屏。
还包括移动工作计算机,所述移动工作站与所述云储存服务器网络连接。
还包括与所述主控计算机相连接的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基础课教学、临床教学以及临床实践科学地、有目的地相互渗透;
2、临床实践机会增加,可利用资源亦大为丰富
(1)脉象模拟装置以及计算机交互式模型可完成中医诊断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2)可进行反复操作,使学生在强化式的训练中获得技术上的娴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控计算机、若干与所述主控计算机通讯连接的模拟分机、和与所述主控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云储存服务器,
所述模拟分机包括控制主机和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接的脉象模拟装置、触摸屏。
控制主机,包括数据接受单元和处理器,
数据接受单元,用来接受来自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
处理器,用来完成下列操作:1、从云储存服务器抽取考评试题,形成本模拟分机的试卷;2、控制触摸屏的显示并接受来自触摸屏的答题信息;3、根据考评试题的相关内容控制脉象模拟装置。
触摸屏,用来作用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还包括移动工作计算机,所述移动工作站与所述云储存服务器网络连接,方便出诊专家正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将一些诊断中的内容和心得及时传送到云储存服务器上,节约了专家的宝贵时间,又便于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知识。
还包括与所述主控计算机相连接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放置在大教室内,便于将云存储服务器内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体讲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信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信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氧发电演示及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支持全部面额现金自助缴费终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