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5325.4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伍世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2 | 分类号: | B65G39/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皮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布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
背景技术
现有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的结构如图1所示,筒体11与接盘6焊接,接盘6通过键7与通轴9连接,通轴9两端分别由固定侧剖分式轴承座8、自由侧剖分式轴承座5、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支承。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与通轴9用过盈配合,油孔3布置于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的一侧。固定侧剖分式轴承座8和自由侧剖分式轴承座5与通轴9之间由密封圈23密封,自由侧剖分式轴承座5端部由密封端盖225封闭。
上述结构中筒体11属光面轮结构,极易引起皮带跑偏、撕裂、打滑,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与通轴9用过盈配合,对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的更换带来困难;油孔3布置于普通滚子调心轴承4的一侧,对轴承的润滑难以完善,同时又无废油排出措施;通轴9的结构带来重量增大。因此,现有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极易引起皮带跑偏、撕裂、打滑,其投资高,维护困难,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费用高,且影响了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增加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避免皮带打滑的用于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包括驱动辊筒,所述驱动辊筒包括转轴以及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筒体,所述筒体圆柱面上包裹有可增大摩擦的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防滑垫上沿轴向并排设有两组防滑沟槽,所述两组防滑沟槽对称设置。
所述两组防滑沟槽之间的夹角α大于0°。
所述两组防滑沟槽之间的夹角α为120°。
所述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
所述转轴包括两个分设于所述筒体两端的轴头组件。
所述轴头组件包括轴头、套筒和圆环,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轴头上,所述圆环套接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与圆环之间设有用于增加连接强度的长肋和短肋,所述长肋和圆环均与所述筒体的内圆周壁连接。
所述筒体一端的轴头上设有固定侧轴承组件,所述筒体另一端的轴头上设有可调整轴承轴向位置的自由侧轴承组件。
所述固定侧轴承组件包括第一紧定衬套、第一轴承座以及安装于第一轴承座中的第一滚子调心轴承,所述第一滚子调心轴承的两端与第一轴承座之间均设有轴向限位挡圈,所述第一滚子调心轴承通过所述第一紧定衬套安装于所述轴头上,所述轴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中,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与轴头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滚子调心轴承的外圈和第一轴承座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注入通道,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开设有第一润滑排出通道。
所述自由侧轴承组件包括第二紧定衬套、第二轴承座以及安装于第二轴承座中的第二滚子调心轴承,所述第二滚子调心轴承的两端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均设有轴向调整间隙L,所述第二滚子调心轴承通过所述第二紧定衬套安装于所述轴头上,所述第二轴承座远离筒体的一端设有密封端盖,所述第二轴承座靠近筒体的一端与轴头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滚子调心轴承的外圈和第二轴承座上开设有第二润滑注入通道,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开设有第二润滑排出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用于宽皮带给料机的驱动辊由于在筒体圆柱面上包裹有防滑垫,使驱动辊筒与环形宽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可有效避免环形宽皮带的打滑。
2、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滑垫上沿轴向并排设有两组防滑沟槽,两组防滑沟槽对称布置,其可增大与环形宽皮带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起到避免打滑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两组防滑沟槽之间的夹角大于0°,可使环形宽皮带始终趋向向驱动辊筒的中间运动,从而消除了环形宽皮带的跑偏,环形宽皮带跑偏消除后又可避免环形宽皮带撕裂现象的发生。
4、本实用新型中转轴包括两个轴头组件,两个轴头组件分别设于筒体的两端,相比于原有通轴形式的转轴,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节省了材料,减轻了重量。
5、本实用新型中轴承组件包括固定侧轴承组件和自由侧轴承组件,自由侧轴承组件中轴承的轴向安装位置可调整,进而可以吸收制造、装配误差及热胀冷缩,使两侧的轴承座可以统一规格,节省了费用。
6、本实用新型中轴承组件采用滚子调心轴承通过紧定衬套安装于轴头上,其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3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故障报警器
- 下一篇: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