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型机油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260.0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浩;王挺;胡恩波;余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4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型机油散热器。
背景技术
机油散热器可保护发动机机油温度处于一个最佳的温度范围,对发动机的各个运动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现比较多的机油散热器为螺旋式,此种机油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人们设计出了箱型机油散热器。
如图1所示,所述的箱式机油散热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散热器芯。所述的散热器芯包括多块从上到下依次隔空排列的隔板;所述的散热器芯从上到下相邻两块隔板之间依次交替容纳有导流片和翅片。每片导流片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左封条和右封条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左封条和右封条之间形成所述的风侧通道。每片翅片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前封条和后封条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前封条和后封条之间形成所述的油侧通道。所述的散热器芯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左封头和右封头,所述的左封头封住散热器芯左端且左封头内腔与各个油侧通道相连通,所述的右封头封住散热器芯右端且右封头内腔与各个油侧通道相连通。所述的进油管连接在左封头上且进油管管道与左封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出油管连接在右封头上且出油管管道与右封头内腔相连通。
工作时,机油从进油管进入,流经左封头、油侧通道和右封头,然后从出油管流出,与此同时,冷风从风侧通道的前端通入,从后端吹出,带走油侧通道外壁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目前设有的箱型机油散热器有5个风侧通道和4个油侧通道,所述的导流片的高度为8mm。虽然此种结构的箱型机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要比螺旋式机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好,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此种箱型机油散热器的散热量仍然不足,仍会导致发动机机油油温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有足够的散热量的箱型机油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箱型机油散热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散热器芯,所述的散热器芯包括多块从上到下依次隔空排列的隔板;所 述的散热器芯从上到下相邻两块隔板之间依次交替容纳有导流片和翅片;每片导流片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左封条和右封条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左封条和右封条之间形成所述的风侧通道;每片翅片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前封条和后封条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前封条和右封条之间形成所述的油侧通道;所述的风侧通道为六个,所述的油侧通道为五个。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箱型机油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箱型机油散热器的风侧通道为六个,油侧通道为五个,相比原来设计的箱型机油散热器来说,散热效果更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及时散热,能使发动机机油保持正常油温,同时增加了一个油侧通道,可以加快机油的流速。
所述的导流片的高度为5.5~6.5mm。所述的导流片的高度为6mm。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导流片的高度为6mm为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箱型机油散热器的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型机油散热器的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箱型机油散热器的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进油管,2、出油管,3、散热器芯,3.1、隔板,3.2、导流片,3.3、翅片,3.4、左封条,3.5、右封条,3.6、风侧通道,3.7、前封条,3.8、后封条,3.9、油侧通道,4、左封头,5、右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箱式机油散热器包括进油管1、出油管2及散热器芯3。所述的散热器芯3包括多块从上到下依次隔空排列的隔板3.1;所述的散热器芯3从上到下相邻两块隔板3.1之间依次交替容纳有导流片3.2和翅片3.3。每片导流片3.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左封条3.4和右封条3.5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3.1、左封条3.4和右封条3.5之间形成所述的风侧通道3.6。每片翅片3.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前封条3.7和后封条3.8封住,所述的相邻两块隔板3.1、前封条3.7和后封条3.8之间形成所述的油侧通道3.9。所述的风侧通道3.6为六个,所述的油侧通道3.9为五个。所述的导流片3.2的高度为5.5~6.5mm。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片3.2的高度为6mm。
所述的散热器芯3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左封头4和右封头5,所述的左封头4封 住散热器芯3左端且左封头4内腔与各个油侧通道3.9相连通,所述的右封头5封住散热器芯3右端且右封头5内腔与各个油侧通道3.9相连通。所述的进油管1连接在左封头4上且进油管1管道与左封头4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出油管2连接在右封头5上且出油管2管道与右封头5内腔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口香糖包装罐
- 下一篇:一种电子墨水显示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