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热油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349.7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路彩虹;韩礼红;王建军;刘永刚;冯耀荣;宋生印;申昭熙;李方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6/00 | 分类号: | E21B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油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热油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隔热油管是注蒸汽稠油热采的重要井筒隔热工具。利用隔热油管注汽,能使更多的热量进入油层,提高到达井底的蒸汽干度,从而获得稠油开发增产的效果,同时防止油井套管和水泥环因高温而变形损坏,提高套管使用寿命,所以隔热油管的隔热效果直接影响到热采效果。目前使用的隔热油管仅对管体部分采用了双层管真空隔热,但接箍和内外管焊缝两处的热损失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损失低的隔热油管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热油管装置,包括:外表面设有隔热层的内管、外管、隔热密封环及外螺纹衬管;
所述内管套接在所述外管内中间部位;
所述隔热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内管两侧;
所述外螺纹衬管设置在所述隔热密封环外侧,并与所述外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管内壁及外螺纹衬管外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细牙螺纹和密封面。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两端90°翻边,翻边后内管的外径尺寸小于外管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的隔热油管装置,还包括:
隔热衬套及接箍;
所述隔热衬套设置在所述隔热密封环外侧,且与所述接箍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螺纹衬管的内径和所述隔热衬套的外径尺寸相等;
所述隔热衬套的内径、所述隔热密封环的内径分别与所述内管的内径尺寸相等;
所述隔热密封环的外径要和外管的内径尺寸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热油管装置,利用螺纹及隔热材料密封取代焊缝密封,将内外管隔开,避免焊缝接触散热,并对油管接箍采取隔热措施,大大减少隔热油管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油管装置,包括接箍1、隔热衬套2、外螺纹衬管3、外管4、隔热层5、内管6及隔热密封环7。其中,隔热层5采用隔热材料制作在内管6的外表面,隔热材料是将带有孔隙的铝箔包在内管6外面,根据需要包覆2-15层,并撒上吸气剂,每两层中间用烘烤过的玻璃布间隔构成。内管6的两端90°翻边,翻边后内管6的外径尺寸小于外管4的内径尺寸。内管6套接在外管4内中间部位。隔热密封环7设置在内管6两侧。外管4内壁及外螺纹衬管3外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细牙螺纹和密封面,外螺纹衬管3设置在隔热密封环7外侧,并通过细牙螺纹结构和密封面与外管4密封连接,一方面通过螺纹上扣的作用挤紧隔热密封环7和内管6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螺纹的密封面对内、外管环空部分进行气密封。隔热衬套2设置在隔热密封环7外侧,且与接箍1连接,用于对接箍1进行隔热。外螺纹衬管3的内径和隔热衬套2的外径尺寸相等,隔热衬套2的内径、隔热密封环7的内径分别与内管6的内径尺寸相等,隔热密封环7的外径要和外管4的内径尺寸相等,用于加强内管6与外管4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制作图1所示的隔热油管装置的步骤如下:
步骤S1:组装内管6;将内管6(小尺寸外加厚油管)两端进行接近90°翻边,翻边后的内管6外径尺寸小于外管4的内径尺寸,对内管6的外表面进行喷丸处理,将隔热材料包在内管的外面,并均匀装置扶正器形成隔热层5,然后将装好的内管6进行整体烘干。
步骤S2:内、外管组装;将外管4的内径进行喷丸处理后,装入烘干的内管5组合,在内管6的两端装入隔热密封环7;然后在保证内管6位于外管 4中心位置的前提下,将外螺纹衬管3同时从两端上扣,一方面通过螺纹上扣的作用挤紧隔热密封环7和内管3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螺纹的密封面对内、外管环空部分进行气密封。
步骤S3:抽真空;对准外管4一端的抽空孔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设计标准后,采用电阻焊方法对抽空孔进行封堵焊接。
步骤S4:安装接箍,将隔热衬套置于隔热密封环外侧,对接箍起隔热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热油管装置,利用螺纹及隔热材料密封取代焊缝密封,将内外管隔开,避免焊缝接触散热,并对油管接箍采取隔热措施,大大减少隔热油管热损失。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贯入式水下管汇基础结构
- 下一篇:悬挂式断口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