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表面感应淬火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456.X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丁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6 | 分类号: | C21D9/36;C21D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滚柱 交叉 直线导轨 表面 感应 淬火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感应淬火感应器,具体地说是一种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表面感应淬火感应器。
技术背景
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副由两根具有V型滚道的导轨、滚子保持架、圆柱滚子等组成,相互交叉排列的圆柱滚子在经过精密磨削的V型滚道面上作往复运动,可承受各个方向的载荷,实现高精度、平稳的直线运动。图1是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由于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为非对称形状,因而单独对V型滚道面进行淬火强化,会造成导轨淬硬层及残余应力的非对称分布,引起淬火变形,不易校直。
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副工作时,圆柱滚子在V型滚道面上往复运动,要求整个V型滚道面整体具有高强度、高耐磨的淬硬层组织。图2是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的截面示意图,图2中,11是底面、12是安装孔、13是上表面、14是滚道面。目前在对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进行淬火强化时,采用简单的门型结构,因而无法对V型滚道面形成均匀一致的淬硬层。同时,由于导轨安装孔为偏向底面一侧的偏心结构布局,采用对称间隙尺寸的表面淬火感应器,则易造成底面硬度高、淬硬层较深,无法加工安装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表面感应淬火感应器,该淬火感应器可以对导轨的滚道面、底面同时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表面硬度、不同淬硬层深度下的表面感应加热,在保证滚道面高硬度、强度的淬硬层要求同时底面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淬硬层,满足了导轨淬火变形与安装孔加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表面感应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包括施感导体、导磁体和固定件,由中空紫铜管制成的施感导体为与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截面相适配的门型结构;与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的V型滚道面相适配的导磁体设置在施感导体上;固定件设置在施感导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门型结构的施感导体的一侧边与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底面的间隙为4.5-5.0mm;导磁体为与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的V型滚道面相适配的V型结构,且导磁体滚道面的间隙为2.0-2.5mm。导磁体的V型尺寸小于V型滚道面的尺寸。固定件设置在门型结构的施感导体的上侧边上。
针对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的非对称结构下,滚道面高硬度、强度的淬硬层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感应器采用仿形结构,在直线导轨V型滚道面位置按其形状尺寸,设计V型施感导体结构,并加装导磁体以强化导轨表面的磁通量从而加强加热效率。导磁体的安装高度应小于导轨V型面高度,避免因感应加热时“尖角效应”引起的导轨V型面拐角处加热温度过高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的感应器采用非对称间隙结构,感应器在底面位置的间隙要大于在直线导轨V型滚到面位置间隙,又能确保在V型滚到面达到淬火温度同时,对底面进行加热,达到稍低的淬火温度,从而达到下述目的:滚道面、底面都具有一定的淬硬层,平衡两侧淬火残余应力,减小变形,易于校直;底面硬度稍低于滚到面,淬硬层深度较浅,能够确保导轨安装孔部位的低硬度和加工。
本实用新型中的感应器采用大间隙结构,感应器在导轨上表面部位采用较大间隙,减少导轨上表面位置的磁通量,使导轨上表面无法达到淬火温度,从而确保该部位的低硬度,便于安装孔加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非对称截面的直线导轨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滚道面性能要求,兼顾淬火后直线导轨的淬硬层和残余应力对称分布以减小变形,以及方便直线导轨安装孔的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导轨的滚道面、底面同时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表面硬度、不同淬硬层深度下的表面感应加热,在保证滚道面高硬度、强度的淬硬层要求同时底面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淬硬层,满足了导轨淬火变形与安装孔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V型滚柱交叉直线导轨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工作状态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