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880.4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忠;张善发;丁蓟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冲淤槽 大型 调蓄管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排水设施虽然已经进行了排水系统截流改造,但仍然存在着初雨污染严重、排涝能力低等问题。治理合流排水系统的雨天溢流污染、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统筹提高城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目前解决初雨污染严重、排涝能力低等问题的一种常见技术方案是在现有排水系统中增设大型调蓄管涵。大型调蓄管涵由于占地较少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利用调蓄管涵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是治理初期雨水污染的必要措施,收集后的初期雨水最终送入污水厂做处理。但现有的调蓄管涵都是针对污水的排污状况设计的,而非针对雨水的排污状况设计。污水由于具有连续性,在排污的同时也在连续冲淤,因此淤积问题一般不太严重。而雨水具有间歇性,一旦有淤积,在断流后沉积物会固结,再次冲淤时难度就很大。
如图1所示,在雨水调蓄过程中,调蓄管涵1会被泥沙等沉积物2淤积,从而减小管道的过流断面,降低管道输水量,并易于产生硫化物腐蚀管道,产生腐败、恶臭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大型调蓄管涵的正常运行。因此管道冲淤能力制约着现有的大型调蓄管涵的推广应用。
上述问题如果不采取安全有效的管网维护措施和联调方案,则会减少管道使用寿命,导致管网通水能力下降,严重危害社会资源及人身财产安全。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冲淤能力强的大型调蓄管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淤能力强的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至少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在底部内侧设置有冲淤槽结构;所述冲淤槽结构的底面为纵坡,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冲淤槽结构的顶面为横坡,沿所述管体的径线方向延伸。
较佳地,所述冲淤槽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内。
较佳地,所述冲淤槽结构与所述管体为一体结构。
较佳地,所述冲淤槽结构为混凝土材料或金属材料或高强度工程塑料。
较佳地,所述底面的坡度为0.1%至0.3%。尤其是,所述底面的坡度为0.2%。
较佳地,所述顶面的坡度为0.6%至1.0%。尤其是,所述顶面的坡度为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由于在调蓄管涵的底部设置了冲淤槽,并将冲淤槽的底面和顶面都设计为一定的斜面,即具有将沉积物聚集到冲淤槽中的作用,还减小了冲淤时的过流断面,与现有技术的大型调蓄管涵相比,在冲淤水流的水量、流速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过流断面减小,则加快了冲淤水流的流速,提高了调蓄管涵的冲淤能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带冲淤槽的大型调蓄管涵,不增加额外设备,也无设备维护,冲洗水耗、能耗少,能够保证调蓄管涵在使用的情况下不淤积。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调蓄管涵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蓄管涵一具体实施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在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主体为一空心圆柱形结构的管体1。管体1一般为混凝土材料或高强度工程塑料。管体1在内侧设置有冲淤槽结构11。
在安装和使用状态中,冲淤槽结构11是位于管体1的底部。冲淤槽结构11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为混凝土材料,或金属材料,或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冲淤槽结构11的材质可以与管体1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冲淤槽结构11与管体1为一体结构。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冲淤槽结构11也可以与管体1为分体结构,通过后期的安装,固定在常规的调蓄管涵的管体中。
结合图3、图4所示,冲淤槽结构11的底面12为纵坡,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延伸,以利于排水自流冲淤。底面12的坡度根据管体1长度及预测水流量、流速等因素选取,可以在0.1%至0.3%之间。本实施例中底面12的坡度i=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生态排水沟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排水防臭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