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965.2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蹇昱扬;张程;杜潇;代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消声器通常被安装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管的后部,主要用来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为了使暴露在汽车车体外部的消声器尾部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现有的消声器尾部一般都连接有一个尾管,但是有些消声器的尾管比较长,废气在通过两级消声器的消声后,由于尾管过长容易在尾管内形成驻波,产生二次噪声,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消声器,以减少尾管中产生的二次噪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筒体和与其连接的尾管,所述尾管在靠近出气口处的管壁上开设有消声通孔,尾管内腔通过该消声通孔与外界大气连通。
进一步,所述消声通孔沿尾管圆周均匀分布并沿轴向等间距排列,消声通孔的直径D为 1.5mm~5mm,轴向相邻的消声通孔之间的中心距a为 4mm~8mm,尾管上每圈消声通孔的数量为8~18个,尾管轴向排列的消声通孔的圈数为4~8圈;通过控制尾管上消声通孔的直径D、轴向相邻的消声通孔之间的中心距a和消声通孔的数量等参数,从而控制声抗以灵活消除相应频段噪声。
本实用新型中消声器的尾管通过消声通孔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尾管在该段形成大气谐振腔,使得该处气体流动截面积突变,流动的抗性加强,流经该处的气体的部分噪声被反射回后消声器或者在尾管中干涉消除,从而减少了尾管中产生的二次噪声;同时,该尾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消声器的主视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的方向)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汽车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筒体1和与消声器筒体1连接的尾管2,尾管2在靠近出气口处的管壁上开设有六十个消声通孔21,这六十个消声通孔21在尾管2的圆周壁上等间距轴向排列六圈,每圈均匀分布十个消声通孔21,尾管2内腔通过这些消声通孔21与外界大气连通,形成大气谐振腔;其中,消声通孔21的直径D为3mm,轴向相邻的消声通孔之间的中心距a为 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在经过前两级消声器的消声后,进入尾管2,消声通孔21将尾管2直接与外界大气连通,形成了一个大气谐振腔(该大气谐振腔能对驻波起到打断的作用,并能改变气流的截面积,使气流的声抗增大,将流经该处的气体的部分噪声反射回后消声器或者在尾管中干涉消除),在废气流过该处时,二次噪声会由于声抗的合理设计(即尾管2上消声通孔的直径D、轴向相邻的消声通孔之间的中心距a和消声通孔的数量等参数的设计)而达到有效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排气装置
- 下一篇:煤矿用180°锚杆钻车的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