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钣金无铆钉铆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0077.2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0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郭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4 | 分类号: | F16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无 铆钉 铆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钣金无铆钉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及通信等领域,钣金结构是这些领域的常用连接方式。所述的钣金结构是一种将两块金属板材通过焊接或机械冲压后连接在一起的作业方式。钣金结构现主要有三种加工方式:
一种是焊接加工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大规模的机械设备,生产方式和批次灵活。但这一加工方式有如下缺点:1,受焊接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因焊接人员的技术不平均,导致钣金结构的质量不均一,或废品率高。2,焊接时受金属板材的厚度影响,现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及通信领域或其它领域中的钣金结构一般是采用薄板材,即一般在4mm以下,而采用焊接连接时会出现焊漏的情况发生。
一种是铆钉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的优点是生产过程简单,不受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影响,并适合小批次的生产。但这一加工方式的缺点是因铆钉的存在,致使在钣金表面会有明显的铆钉结构凸出,影响钣金结构的外观。
另一种是无铆钉铆接加工方式,该加工方式首先在一板上冲压出一定规格的孔,在另一板上通过冲压出一凸起形状,孔和凸起的外形相同并能够互相配合,将凸起压入另一板的孔内,然后用冲压设备冲压突起,实现铆接。这一铆接加工方式有着前两种钣金加工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这种铆接加工中,也有着以下的缺陷,而不能达到最佳技术效果:铆接后的凸起依然明显,并于铆接处的另一面的凹痕也很明显,并由于这种方式的铆接部位在受到一定的外力时会出现相对的松动,影响到钣金的使用寿命。而在现有技术的无铆钉铆接加工中,采用圆形孔的铆接加工方式占全部的无铆钉铆接加工的95%以上。
因此,如何提高针对无铆钉铆接加工产品的表面平整度,减少铆接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出现相对松动,进而影响到钣金结构的寿命,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无铆钉铆接产品的表面平整度,减少铆接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出现相对松动,提高钣金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钣金无铆钉铆接结构,包括有上板和底板组成,在所述上板加工有若干相同的等边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的边数≥3;所述底板上加工有若干圆形凸起,所述凸起的个数同上板的孔数相同,分布一致,所述凸起的横截面的外圆直径同上板上的等边多边形孔的内接圆直径相配合;所述底板上的凸起压入上板孔内,凸起顶部对应上板孔边缘处有一外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等边多边形的边数在12-16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使用模具进行挤压凸起的顶部时,该凸起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塑性变形以同上板上的孔相配合,这样就使两板的结合非常紧密,并且相对运动的可能性减少;并因为在挤压过程中,凸起在受压后变型向孔和凸起的空隙处补充,使得铆接处的凸起相对降低,使铆接处的外观更平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铆接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上板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铆接过程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铆接完成后示意图。
1,上板 2,上板孔 3,底板
4,凸起 5,铆接部 6,7,挤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的:
参照图1-4,首先选择两块金属板,在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板的厚度以4mm以下为宜,当然也可以在超过4mm的金属板间适用,但最好不要超过5mm,因为在超过这一厚度的金属板间以无铆钉形式的连接是不适当的。当然也可以是在钣金结构中同一块板材经过适当的弯曲后两边的连接,在这里也用两块板表示,这两类结构均适用于本申请。
首先在其中上板1上用钻孔工具钻上板孔2,所需要的孔数依实际情况而定,钻孔工具为现有技术。仅在钻头上将横截面为圆的钻头改为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的钻头,其它情况同现有技术相同。在本技术方案中所提出的多边形的边数≥3,但在实际应用中以边数在12-16为宜,其中又以12边是本专利能达到最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式劈半锯
- 下一篇:鱼缸平沙和刮刀的二合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