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0572.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9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荣;孟凡斌;曾庆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首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000 湖南省湘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防盗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特别是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不少产品存在一些缺陷。在公开号为CN101343960A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对高科技电子解码器破译技术而精心设计的新型电子无线遥控装置,遥控接收器能够在瞬间识别正常操作方式和非法操作方式,识别为非法操作方式后立即做出立即停止接收任何无线信号的防盗保护动作,由于该发明的遥控发射器与遥控接收器使用固定的无线通信频率,一旦不法分子发射的干扰信号占用了这一频率,车主将无法打开车门或解除警戒状态,其次,该发明的遥控密码采用固定的值,安全性并不高;在公开号为CN101244715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钥匙与发动机防盗控制器通过有线单总线通讯进行身份认证的汽车防盗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无线通信方式造成的指令和密码泄漏,但由于汽车内电子干扰信号比较强,采用TTL电平的单总线通信技术可靠性存在问题;在公开号为CN1860050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结合电子钥匙验证和人体验证信息验证的车辆防盗系统,人体验证信息为人的指纹、虹膜/视网膜或静脉等信息,但这一类检测人体信息的设备本身很精密、价格昂贵且容易损坏;现有的汽车防盗报警器存在一些的产品缺陷:或成本较高、或可靠性不高、安全性不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汽车防盗报警器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处理方法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在硬件结构上,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包含遥控钥匙(1)和安装在车上的防盗报警控制器(5)。所述的遥控钥匙包含微控制器(20)、非挥发性存储器(2)、2.4GHz无线通信模块(3)和无线通信模块天线(4)。所述的微控制器(20)、非挥发性存储器(2)、2.4GHz无线通信模块(3)和无线通信模块天线(4)依次电连接。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器包含微控制器(14)、非挥发性存储器(8)、2.4GHz无线通信模块(9)、无线通信模块天线(10)和门锁、灯光、喇叭、电动车窗、发动机防盗接口(15)。所述的微控制器(14)、非挥发性存储器(8)、2.4GHz无线通信模块(9)、无线通信模块天线(10)和门锁、灯光、喇叭、电动车窗、发动机防盗接口(15)依次电连接。与公开号为CN101244715A的中国发明专利所不同的是:遥控钥匙上设有三触点接口(18),该三触点接口(18)与微控制器(20)电连接;与其它公开的汽车电子防盗器专利所不同的是,在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器中还设有声音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实时时钟(13)、光电隔离和电平转换模块(7)、点火锁位置的三触点接口(6)和驾驶员车门锁位置的三触点接口(16)。所述的声音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实时时钟(13)、光电隔离电平转换(7)与微控制器(14)电连接。所述的点火锁位置的三触点接口(6)、驾驶员车门锁位置的三触点接口(16)与光电隔离和电平转换模块(7)电连接。由于汽车内电子干扰大,为保障遥控钥匙(1)与安装在车上的防盗报警控制器(5)之间通过有线通信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光电耦合隔离方式和RS-232电平信号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首大学,未经吉首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携带的更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酒后驾车肇事的安全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