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行式毛细热管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2167.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进;郭峰;戴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掌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式毛细 热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行式毛细热管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热交换的换热器有很多种,比如平板热管换热器,重力式热管换热器等,它们是靠热管内的工作介质在一端吸热后在另一端放热,循环往复进而实现热交换的任务。换热器中的热管由密封的壳体、紧贴于壳体内表面的吸液芯和封装在壳体内的工作液组成。吸液芯由多孔材料制成,其中充满了许多细小的互相连通的毛细结构。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个区段,当热源一端加热时,工作液受热而蒸发(蒸发段),蒸汽在压差作用下沿蒸汽腔流向热管另一端(冷凝段),蒸汽在冷凝段凝结放出潜热,完成热量从高温向低温的传递。
现有技术中,热管多是以竖直或倾斜方式排放在热管换热器中,当热管芯组的冷凝段在蒸发段之下时,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而限制其热传递能力,导致此类换热器普遍存在换热效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热管换热器中热管的排放方式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平行式毛细热管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具有不相通的热风腔和冷风腔的机壳、贯穿所述热风腔和所述冷风腔并安装于所述机壳中部的热管芯组,所述热风腔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热管芯组两侧的热空气进风口和冷却空气出风口,所述冷风腔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热管芯组两侧的冷空气进风口和加热空气出风口。
它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热风腔的热空气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冷风腔的冷空气进风口处。
所述热管芯组由若干平行的毛细热管穿过多个散热翅片组成。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设置于热风腔的冷却空气出风口处,所述第二折流板设置于所述冷风腔的加热空气出风口处。
本专利的效果在于:
一、不同于传统换热器中热管竖直或倾斜的排放方式,毛细热管平行设置在换热器内,其内部工质不易形成凝结,不会影响热交换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热管平行穿过散热翅片组成一个毛细热管芯组,并被隔板分为对称两部份,因充分利用了沸腾及冷凝时给热系数大的特点,通过管外翅片增大传热面,且巧妙地把管内、外流体间的传热转变为两侧管外的传热,换热效率高,使热管成为高效而结构简单、投资少的传热设备。
三、当热管换热器达到运行寿命后,毛细热管可以回收,并经重新清洗和充装,重复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该热管换热器采用毛细热管作为换热器件,能耗远小于空调能耗,可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毛细热管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机壳 2-热风腔 3-冷风腔
4-第一风机 5-第二风机 6-毛细热管芯组
7-隔板 8-热空气进风口 9-冷却空气出风口
10-冷空气进风口 11-加热空气出风口
12-第一折流板 13-第二折流板
100-毛细热管 101-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该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式毛细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机壳1、毛细热管芯组6、第一风机4和第二风机5。垂直设置的隔板7将机壳1的内腔分割为不相通的热风腔2和冷风腔3,毛细热管芯组6贯穿隔板7从热风腔2延伸至冷风腔3,其上下两端固定在隔板7上。如图2所示,毛细热管芯组6由若干平行的毛细热管100穿过多个用来增加吸放热面积的散热翅片101组成。毛细热管芯组6能将热量通过冷热交替传导迅速把潜热带走,从而有效降低热源温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于一般热管换热器热管竖直或倾斜的排放方式,平行设置在换热器里的毛细热管,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内部工质不易形成凝结,不会影响热交换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掌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掌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2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向变位模数式伸缩装置专用承压支座
- 下一篇:一种燃气热水循环取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