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管和引入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5176.X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2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C·福南多;林保来;陈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迪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邬玥;葛强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引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管和引入针组件。
背景技术
血管内导管,特别是静脉导管(IV导管),通常被用于给病人输入液体,比如通常的盐液、各种药物以及注射营养品等,或者用来从病人体内抽取血液。末梢静脉导管通常比较短,尺寸大概在两英寸或更短。最常见类型的导管是套在一个引入针上的末梢静脉导管。这种套在引入针上的末梢静脉导管是装配在一根带有尖锐针尖的引入针上。导管和引入针被组装成引入针的针尖延伸超过导管的尖端,并且引入针针尖部的倾斜面朝上。
导管和引入针组件被以一个浅的角度刺穿病人的皮肤而进入到末梢血管中,所述的末梢血管不与心脏直接相连,而是与与心脏直接相连的中央血管分支之一相连。在其中一种技术中,引入针和导管一起被完全刺入到血管中。而在另外一种技术中,引入针在开始的静脉穿刺之后被部分地从导管抽出。然后,导管被完全插入到血管中。
在导管和引入针组件插入到血管中之后,比较重要的是需要确认该组件是否在血管中处于正确的定位。为了确认所述组件是否正确定位,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是否在引入针和位于引入针近端处的回流腔中有回流血存在。通常该回流腔构成导管座的一部分。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引入针可以在其远端部分上设有一个凹槽或开口,这样,当导管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时,可以在引入针和导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观察血液回流。一旦正确的定位得以确认,医务人员将通过在引入针和导管组件的尖端部位向下压患者的皮肤而对血管施加压力。手指的压力将闭塞进一步的血液流动通过引入针。也可以通过一个隔离塞来实现血液流动的闭塞。医务人员抽出引入针而将导管留在原 地,然后将液体输送装置比如普通肝素帽或者将头盖连接到导管。一旦引入针从导管抽出,其将会带有“沾染血液的针尖”,必须要正确处置。
近年来,对于医务人员可能沾染到患者的血液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关注,已经认识到“沾染血液的针尖”必须要立即处置。这种关注越来越大,因为出现了目前还不能治疗的致命疾病,比如,艾滋病(AIDS),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体液的交换而从一个被感染者传递到另外一个人。因此,与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接触必须要避免。正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如果引入针已经被用于将一个导管放置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管中,那么这个引入针就是传递疾病的一个媒介。尽管医务人员已经知道需要正确处理“沾染血液的针尖”,但是不幸的是在某些医疗环境下,比如紧急情况下或者由于没留意或疏忽,依然存在着被沾染的引入针戳到医务人员的情形。
为了解决上述被“血液沾染的针尖”意外刺到的问题,已经开发了各种引入针安全装置。
美国专利文献US6287278公开了一种IV导管组件,该IV导管组件设有一个用来保护使用者的弹簧夹。然而,该IV导管组件并不设有外罩或者包围所述弹簧夹的外罩。尽管所述弹簧夹可以防止使用者接触到引入针的针尖,但是它并不能防止使用者接触到位于针尖上的残留血液,特别是,当引入针上设有一些圆周孔比如回流凹槽时更是如此。所以,US6287278中的IV导管组件对于使用者来说依然是不安全的。
美国专利文献US5215528中公开了一种导管和引入针组件,该组件中具有一个金属夹,该金属夹在导管插入到血管中并且从导管中抽出引入针后防止使用者被引入针刺伤。如US5215528的附图中所示,导管和引入针组件具有多个从凸缘48伸出的弧形凸起50,这些弧形凸起限定形成一个容纳座53,在该容纳座53中保持导管座52。管体38的一端限定形成一个凸起部38a延伸到导管座中。弧形凸起50的端部包括一些向内延伸的唇部54,这些唇部可释放地保持着导管座的凸缘56。弧形凸起50和唇部54被设计成能接合凸缘56并且使得与从容纳座53去掉导管座52相比,使用者借助于突出部48b更容易从引入针针座上退下针罩。然而,上述的配合关系并不可靠,因为其依赖于制造公差。这样,在导管座和引入针针罩之间的脱离是不可预料的,可能在针尖被安全保护起来之前就脱离了。这种不稳定的行为在一些需要精确性和可靠 性的环境中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依然需要对用于导管和引入针组件进行改进以便克服上述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迪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碧迪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5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妇科治疗设备
- 下一篇:一种耳鼻喉科医用多功能供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