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6105.1 | 申请日: | 201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曹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华宇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2 | 分类号: | C21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立式 海绵 还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还原炉,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属于钢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海绵铁大都采用裂解天热气为还原剂,但是,对于缺少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就不能适用。也有以煤炭作为还原剂的大型转炉来生产海绵铁,但该大型转炉的结构复杂,投资大,成本高。还有就是采用隧道窑的生产方法,即采用陶瓷器皿盛装原料在隧道窑煅烧,其煅烧时间长达40-50小时,能耗高,且陶瓷器皿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在煅烧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且全程无废气废渣排放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其包括炉体、进料装置、输气装置、冷却装置以及下料装置;其中,所述炉体顶部设有一储料斗,底部设有一出料管;所述进料装置位于炉体的一侧,其底部设有一进料斗,顶部位于储料斗上方;所述输气装置连接至炉体上;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出料管上;所述下料装置位于出料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气装置上进一步设有一气压表。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进水管以及一出水管,且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还可设置为: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电机、输送带以及出料车;其中,所述电机驱动输送带转动;所述出料车位于输送带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从物料入炉到出炉需时间仅6-8小时,其生产效率高,且能耗仅为传统工艺的一半;同时,该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全程无废气、废渣排放,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其由炉体1、进料装置2、输气装置3、冷却装置4以及下料装置5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炉体1顶部设有一储料斗11,底部设有一出料管12。所述储料斗11用于储存原料四氧化三铁,并根据需要将原料输入炉体1内进行还原反应;而所述出料管12用于将生成的海绵铁排出炉体1。
所述进料装置2位于炉体1的一侧,其底部设有一进料斗21,顶部位于储料斗11上方。通过该进料装置2能将原料输送至储料斗11内,且省事省力。
所述输气装置3连接至炉体1上,其为炉体1内输送反应所需的气体。于该输气装置3上设有一气压表31。
所述冷却装置4设置在出料管12上,通过该冷却装置4能将温度较高的海绵铁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4包括一进水管41以及一出水管42,且进水管41位于出水管42的下方。
所述下料装置5位于出料管12的下方。该下料装置5包括电机51、输送带52以及出料车53。其中,所述电机51驱动输送带52转动,从而将海绵铁输送至出料车53内;所述出料车53位于输送带52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立式海绵铁还原炉的设计原理如下:在该还原炉内,由四氧化三铁还原成95%左右的海绵铁,在还原过程中,无公害,无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二氧化碳输送到还原炉处理后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将四氧化三铁的氧原子去除后,变成纯铁。氧原子与一氧化碳结合,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变成一氧化碳,无限循环进行还原反映。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华宇电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湘潭华宇电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6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