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发生器正离子针式电解放电电极片及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7903.6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晙圣;王颖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铭数码株式会社;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H05K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发生器 正离子 电解 放电 电极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特指离子发生器正离子针式电解放电电极片及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离子发生器作为一种可净化空气的装置,被使用在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电冰箱以及很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人口密集的场所。而其中正负离子的电解方式有很多,有的通过陶瓷电极板、有的通过直立式针式放电来达到除臭、除菌的效果。如果采用陶瓷电极板来实现电离,则成本高、浪费大、工程复杂;如果采用直立式针式放电,则成本低、工程简单,但是除臭、除菌的效果却偏低,不太理想。
如图1所示,陶瓷电极板01的表面具有若干镀层的尖型小缺口02进行放电,以此作用来电解空气,使空气产生正离子的。陶瓷电极板01具有三个引脚,第一个是接地引脚03,第二个是电源输入引脚04,第三个是脉冲高压输入引脚05。正离子高压放电中陶瓷电极板01的工作原理是平面接触脉冲式放电,需要在陶瓷电极板01的电源输入引脚04上加直流12伏特的电源,脉冲高压输入引脚05输入脉冲高压电源,通过陶瓷电极板01表面若干镀层的尖型小缺口02进行脉冲式高压放电,其波形如图2所示。现有的陶瓷电极板01的除臭、除菌率测试可达到:初期2小时~4小时基准、37.2%~60%。现有的陶瓷电极板01结构会使产品受脉冲及占空比的限制,不能一直放电,而且陶瓷电极片01单品成本高,表面易破损,生产工艺复杂。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离子发生器的电解放电电极片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离子发生器电解放电电极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该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解决了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解放电电极片所存在的:受脉冲及占空比的限制不能一直放电、单品成本高、表面易破损、生产工艺复杂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包括片体,片体的上部横向延伸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最外端斜向连接有三角尖端。
所述连接部向右前方倾斜形成三角尖端。
电极片整体呈薄片状。
所述三角尖端从连接部向外逐渐缩小。
所述片体的下部具有直流高压输入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除臭、除菌率测试可达到:初期2小时~4小时基准、49.8%~54.6%,实现功能最大化,在保证产品性能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生产中的浪费,并达到或高出陶瓷电极应用时的除臭及除菌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路板,该电路板采用了前述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电路板上对称安装有电极片,且两个电极片的三角尖端的距离为10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针的顶端进行放电,无脉冲及占空比的限制,可一直放电,经测试,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陶瓷电极板高压放电同样的空气中正离子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放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波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波形示意图;
元件及附图标记:
陶瓷电极板01,尖型小缺口02,接地引脚03,电源输入引脚04,脉冲高压输入引脚05;
片体10,三角尖端11,直流高压输入引脚12,连接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包括:片体10,片体10的上部横向延伸形成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最外端斜向连接有三角尖端11;所述连接部13向右前方倾斜形成三角尖端11;电极片整体呈薄片状;所述三角尖端11从连接部13向外逐渐缩小;所述片体10的下部具有直流高压输入引脚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采用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极片的离子发生器正负离子斜针式放电电路板,电路板上对称安装有电极片,且两个电极片的三角尖端的距离为10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铭数码株式会社;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爱铭数码株式会社;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7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