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腐防霉性能的重组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8391.5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6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魏万姝;张士元;覃道春;李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曲鹏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腐 防霉 性能 重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组竹,特别是一种具有防腐防霉性能的重组竹。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竹子资源大国。竹子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林业的支柱产业。重组竹的开发,为竹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由于竹材本身含有大量的淀粉、糖类、蛋白质等物质,易引起虫蛀和病腐,在室外或室内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受霉菌和腐朽菌等的侵害。霉变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危及人生健康,当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哮喘等症状以及其他呼吸系统问题。因此,重组竹防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防腐处理对象主要是实木和原竹,关于木质复合材料防腐防霉研究未受重视,而重组竹的防护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处理工艺主要参考木质复合材料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防护处理。现有木质复合材料防护处理技术主要有:
(1)前处理:通过防护剂处理木材单元制造防腐木质复合材料。缺点和不足:处理后的木材单元在浸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药液流失现象,从而影响防护效力。
(2)中间处理:通常是在施胶工序将防腐剂添加到木质单元上。缺点和不足:防护剂和胶粘剂没有很好的相容性,不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相,从而改变胶和防护剂的使用性能。
(3)后处理:常采用加压法对已热压成型的单板类制品以及其他几类尺 寸稳定性好的结构用复合材料进行防腐处理。缺点与不足:如采用水溶性防腐剂进行加压处理,则会引起产品厚度方向过度地膨胀以及表面的粗糙,并导致强度损失。
因此,存在一种对具有防护性能的重组竹的制备方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腐防霉性能的重组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腐防霉性能的重组竹,主要包括竹丝束,均匀分布在竹丝束外表面的防护剂,以及胶粘分布有防护剂的竹丝束的胶粘剂。
其中,所述防护剂包括防霉剂。
其中,所述防霉剂包括铜基化合物、硼基化合物、有机碘化物、有机杀虫剂以及无机杀虫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防护剂包括3-碘代-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3-碘代-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与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以1∶1混合的组合物或者五氯酚钠。
其中,所述竹丝束的材质包括慈竹。
其中,所述竹丝束由含水量为8%至10%的慈竹制成。
其中,所述胶粘剂包括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或者异氰酸酯胶。
制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组竹,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竹丝束截断成所要求的竹段长度;
步骤2:将胶粘剂施加到所述截断后的竹丝束上,并固化所述胶粘剂;
步骤3:在步骤2中得到的竹丝束上施用防护剂,使所述防护剂均匀地分布在所得到的竹丝束表面;
步骤4:干燥步骤3中得到的竹丝束;
步骤5:将步骤4中得到的竹丝束铺装成板坯,然后进行热压成型。
所述防护剂为防霉剂,其可选自铜基化合物、硼基化合物、有机碘化物、有机或无机杀虫剂、及其各种混合物。该防护剂能够经受热压时的高温和板坯内水蒸气的作用,同时在热压时不易于挥发且不释放有毒气体,并具有抗流失、成本相对低等特性。
优选地,所述防护剂选自3-碘代-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3-碘代-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与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以1∶1混合的组合物、或者五氯酚钠。
防护剂的施用量为步骤1中的绝干竹丝束质量的0.1%至1%,优选为0.35%至0.65%。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人为控制防护剂在重组竹厚度上的分布,即在不同厚度上可选择不同的防护剂或采用不同的施用量。并且,还可根据需要将防护剂稀释至约1%-2%的浓度。
防护剂可以以固体或液体的形式被施用到施有胶粘剂的竹丝束上。
在步骤1中,所述竹丝束是以慈竹为原料,经疏解、碾压、碳化工艺制得的,且含水量为8%至10%。
在步骤2中,采用浸泡的方式来施加所述胶粘剂,所述胶粘剂的施用量为步骤1中的绝干竹丝束质量的5%至10%。所述胶粘剂选自酚醛树脂胶(PF)、脲醛树脂胶(UF)和异氰酸酯胶(MDI)。
在步骤4中,所述干燥在45℃下进行或自然烘干,且所述竹丝束的含水率控制在6%~8%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83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压机的分缸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收放线辊排线机构的相位判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