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8727.8 | 申请日: | 201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群峰;叶恵林;余晶;张专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输入介面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触控面板与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个人数位助理(PDA)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 PC)等。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在携带型的小型电子装置中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及电容式等,其操作原理系使用感应电极来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电压或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感应电极的连结线将讯号传回而完成定位。
于习知之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中,于不同方向轴的连结线交会处一般需藉由复数个绝缘块将不同方向之感应电极隔开以防止彼此讯号干扰,其中位于绝缘块上方之连结线(一般亦可称为桥接线)需跨过绝缘块以与相邻之感应电极电性连结。
然而,由于绝缘块有一定的厚度,桥接线会以爬坡的方式跨过绝缘块,导致桥接线在绝缘块上方和两端之间出现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导致桥接线容易断裂,影响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尤其当设计考量而采用厚度较薄之连结线时,上述之影响程度会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利用一具有接触孔之绝缘层,桥接结构平铺于绝缘层上,并沿着绝缘层内部包围接触孔的墙面与感应图案形成电性连接的设计,改善桥接结构形成过程中容易断裂之状况,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信号稳定性。
藉此,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轴向电极、一第二轴向电极以及一绝缘层。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个感应图案以及至少一桥接结构电性连结两相邻之感应图案。绝缘层系设置于第一轴向电极与感应图案之上,且绝缘层具有复数个接触孔且在绝缘层内部形成围绕接触孔的复数个墙面。接触孔是配置在两相邻之感应图案上以分别暴露部分的各感应图案。桥接结构系设置于绝缘层之上,且桥接结构系沿着围绕接触孔四周的墙面延伸接触到两相邻之感应图案而形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形成一沿一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轴向电极与沿一第二方向分布的复数个感应图案。然后,形成一绝缘层,以覆盖第一轴向电极与感应图案。之后,于绝缘层内部形成复数个接触孔和围绕接触孔的复数个墙面。接触孔是配置在两相邻之感应图案上以分别暴露部分的各感应图案。然后,于绝缘层上形成一桥接结构,桥接结构是沿着围绕接触孔四周的墙面延伸接触到两相邻之感应图案而形成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10 基板
120 第一导电层 121 第一轴向电极
122 第二轴向电极 123 感应图案
130 绝缘层 140 第二导电层
141 桥接结构 142 桥接结构
200 触控面板 300 触控面板
400 触控面板 500 触控面板
S 斜坡 V1 接触孔
V2 接触孔 V3 接触孔
V4 接触孔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8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T运维系统知识库的修改管理系统
- 下一篇:触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