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流电池系统及电池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049.0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琳;张祺;刘学军;陆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系统 电池 | ||
1.一种液流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1)、换热器(2)、负极供液泵(3)、正极供液泵(4)和一体化储罐(7),一体化储罐(7)包括负极储罐(5)和正极储罐(6),负极储罐(5)通过供液管路与负极供液泵(3)连接,负极供液泵(3)通过与换热器(2)连接,换热器(2)与电堆(1)的负极连接,电堆(1)通过排液管路与负极储罐(5)连接;正极供液泵(4)通过供液管路与正极供液泵(4)连接,正极供液泵(4)与电堆(1)的正极连接,电堆(1)通过排液管路与正极储罐(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1)采用双电堆结构。
3.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储罐(7)、正负极隔板(10)、储罐正极内腔(8)和储罐负极内腔(9),一体化储罐(7)的内部被正负极隔板(10)分为储罐正极内腔(8)和储罐负极内腔(9)两部分;储罐正极内腔(8)的顶部设有“L”形正极突台(71)和正极电解液出口(73),“L”形正极突台(71)上设有正极电解液入口(76),储罐负极内腔(9)的顶部设有“L”形负极突台(72)和负极电解液出口(74),“L”形负极突台(72)上设有负极电解液入口(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储罐正极内腔(8)内设有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81)、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85)、压力回收管(86)和正极喷射口(84),正极电解液输出管道(81)的一端与正极电解液出口(7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有机相计量阀(82)和水相计量阀(83);正极电解液输入管道(85)的一端与正极电解液入口(76)连接,另一端通过压力回收管(86)与正极喷射口(8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储罐正极内腔(8)的底部设有斜坡(87),储罐正极内腔(8)内设有有机相计量阀(82)的一侧低于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正极喷射口(84)上设有正极螺旋桨(8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储罐负极内腔(9)内设有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91)、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95)、压力回收管(92)和负极喷射口(93),负极电解液输出管道(91)与负极电解液出口(74)连接,负极电解液输入管道(95)的一端与负极电解液入口(75)连接,另一端通过压力回收管(92)与负极喷射口(9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负极喷射口(93)上设有负极螺旋桨(9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系统的液流电池储罐,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储罐(7)的形状为长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能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0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