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084.2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汪鸿;沈梅;陈飞;孙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实自动输送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发动机 柔性 装配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输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
背景技术
行业内所称的地拖链是指:驱动链条在地面以下的地沟中作水平回转运行,带动在地面行走的台车完成工艺要求的输送系统。目前轿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输送形式主要有两类:
第1类是环形输送形式,多以传统意义上的地推链为主,也就是地面台车靠双插杆实现过度,并以前插杆的升降实现积放,其稳定性好,控制简单可靠,功能单一,但由于其积放形式较为麻烦,多数不做在线积放使用,另其链条采用的是模锻链,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相应的轨道成本也高,噪声影响也较严重。
第2类是直线鱼贯式输送形式,由于其所有装配小车连成一整体,稳定性好,对自动化在位组装设备的适应性要求不高,空间占地面积较少,工位紧凑。缺点就是在装配过程中有一台发动机需要返修或其它故障,很难将其拿出,必须等此装配小车到线体终端才方便拿出,导致对质量的跟踪追溯较为困难,容易出错,空装配小车需要腾出空间来存放,无返回,需要人力去将它拖回到线体起始端,占用了部分物流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现代化工厂装配要求并且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的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及其装配方法。
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由7个缓冲 环与一个主环用停止器及道岔执行机构将其串成一条装配线,包含内外装发动机线,并设置成H形,所用装配小车兼容了内外装所需要的工艺要求,每个小车下还装有西门子RF380读写块,对每辆在线小车进行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及其装配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将传统的2条内外装线合成一条,利于工厂物流的组织,缩小了工艺节拍的时间,增大了装配线的年产出量,最大化利用了工厂的空间,对产品质量可有效的跟踪。
附图说明
图1为轿车发动机柔性装配线的布置图。
图2为兼容性装配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随动空中悬挂式装配及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4为地面检测信息跟踪系统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由若干条缓冲环和主线构成的装配区域、装有所述发动机缸体的装配小车在缓冲环处上线,所述主线设置有道岔执行机构,所述道岔执行机构将所述装配小车按实际要求放行或插入缓冲环,所述缓冲环用于工位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发动机进行集中返修,并将需要专业设备的检测单独放在其中一个辅线检测,检测后插入主线并将检测合格品进入下件区下件。
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装兼容性小车,在内装时发动机缸体支撑在夹 具摆臂1上,可实现360°旋转,满足内装所需工艺要求。到外装工位时,用KBK将发动机吊起,将夹具摆臂放下,藏于立柱支撑里面,然后将发动机落在4根立柱支撑2上,提高了外装部件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随动空中悬挂式装配系统及装配测试系统,用滑轨小车3将所述系统吊挂于轨道4之中,装配时随着装配小车一起行走一段距离,装配完同时对工件进行检测,合格后装配系统与工件脱离,由自动返回机构5使其返回原位。
如图4所示,所述装配检测信息跟踪系统,装配小车进入每一个工位,由装在盖板以下的读写头6读取装配小车上读写卡7,扫描并记录其发动机装配的信息,确保了每台成品发动机质量可反向追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实自动输送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实自动输送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溶剂脱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顶部隔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