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603.5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竹青;刘继昂;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3/00 | 分类号: | F03D3/00;F03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垂直 风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万向导流装置的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威胁,风能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被重视。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一些国家电网还未涉及到的偏远农村地区,因此,小型垂直轴风力机具有相当可观的使用价值。在围绕如何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效率的问题上,科研人员在讨论如何改进风力机的材料、翼型、成型工艺的同时,也将目光渐渐转移到通过增置导流板、遮风罩等手段来提高风力机的整体工作效率,如专利号为ZL2005200420019、名称为:一种超大功率的风力机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专利号为ZL 200820156669、名称为:一种垂直轴风力机的实用新型专利等。然而,前人的现有研究虽然解决了迎风阻力区的减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垂直轴风力机的工作效率,但是却都忽略了背风无功区的风能可利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其可以在不影响迎风做功区做功、并且减小迎风阻力区阻力的前提下,通过万向导流装置,将自然风收集起来,驱动处于背风无功区的叶片 主动旋转做功,从而提高风力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包括底座6、垂直轴11、安装在垂直轴11上的叶片9以及与垂直轴11的下端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中心导流组合固定连接在转盘7上;转盘7与其下方的底座6可转动的连接;顶盖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方向舵1,顶盖2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中心导流组合,顶盖2与其下方的垂直轴11的上端构成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中心导流组合包括外导流罩3,内导流板4,屏蔽挡板8,其中,内导流板4布置于叶片9的外围的背风无功区;外导流罩3布置于内导流板4的外围,位于背风无功区;屏蔽挡板8布置在迎风阻力区。
相邻的所述内导流板4组成风道,且风道从外向内呈水平旋转喇叭形。
所述外导流罩3为半圆形,其入口端设置有拢风直板10。
所述屏蔽挡板8的尾端设置一段泄风弯板5。
所述叶片9为弯曲阻力型叶片,其受风面对应于内导流板4所形成的风道的内侧出风口。
所述叶片9的数量为4个。
所述内导流板4的数量为8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万向导流罩,能够起到不影响迎风做功区叶片正常做功,减小迎风阻力区叶片做负功,增加背风区无功区叶片做正功,达到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整体工作效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结构简单,质量轻,制造成本低,连接稳固,生产加工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万向导流装置中顶盖的俯视图;
图3为万向导流装置无顶盖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 方向舵 2 顶盖
3 外导流罩 4 内导流板
5 泄风弯板 6 底座
7 转盘 8 屏蔽挡板
9 叶片 10 拢风直板
11 垂直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包括底座6、安装在底座6上的垂直轴11、安装在垂直轴11上的叶片9,与垂直轴11的下端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以及在叶片9所构成的风轮外围配置的万向导流装置。
其中,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可为变速箱,并且变速箱的传动输出轴可连接发电机等。
叶片9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垂直轴11上安装4个叶片9;叶片9的形状也可以改变,如杯型叶片,直板叶片,弯曲叶片,翼型叶片等一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形状均可。通常情况下,叶片9选用弯曲阻力型叶片,其受风面对应于内 导流板4所形成的风道的内侧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