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81791.1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3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优城;朱洪杰;杨晓弟;唐永戬;封涛;薛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井上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浙江佳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博通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冷却 组合式 空调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蒸发制冷设备和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一般由间接蒸发冷却段和直接蒸发冷却段两部分组成,其间接蒸发冷却原理是用二次风给一次风降温,一次风排到室内的各个房间,给房间降温,而二次风却被排到室外,但排掉的二次风温度和一次风温度非常接近,完全可以用于室内的降温,这样就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原机组结构在相同风量的情况下,占地面积大,设备体积较大,耗费材料也多,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给使用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管式间接蒸发和直接蒸发双重技术来实现一二次风综合利用制取冷风,制冷效果好、体积小、成本低、消耗能源少、无污染的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这种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一个箱体,其主要是在箱体内由进风口至出风端之间依次间隔设有空气过滤器、进风室、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挡水板、混合室和送风机。其中,管式间接蒸 发冷却器的管口正对着直接蒸发冷却器的正面,在进风室内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风口的下端设置有风量调节阀,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方与进风室及直接蒸发冷却器之间完全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在于:
在所述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方设有喷淋排,而在下方设有接水槽。
在所述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方设有喷淋头,而在下方设有接水槽。
所说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水平设置,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一端的管口正对竖直设置的直接蒸发冷却器的正面。
所说的直接蒸发冷却器和挡水板共用一个接水槽。
所说的送风机设在箱体的出风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将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通过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等湿冷却后进入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等焓冷却;另一股气流从风量调节阀进入后再由管式换热器底部及外壁之间通过作为二次风冷却,两股冷空气在混合室混合后由送风机送达到使用场所。本机组只需要一个风机,设备简单,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并大大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取消间接蒸发段的排风,制冷效果好,使蒸发冷却式空调的实用性增强。
本机组以水作为冷媒,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制冷剂,又不污染环境,低碳节能。整个装置采用铝合金框架和保温性能好的壁板,使设备更加美观,并且采用了先进的PLC可编程控制,优化控制机理,保证装置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混风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主要是由进风口1、空气过滤器2、进风室11、风量调节阀3、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直接蒸发冷却器5、挡水板6、混风室7、送风机8以及接水槽12、13、喷淋排10、喷淋头9、水泵和相关的密封结构件组成。
在箱体内由进风口1至出风端之间依次间隔设有空气过滤器2、进风室11、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直接蒸发冷却器5、挡水板6、混合室7和送风机8,其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的管口正对着直接蒸发冷却器5的正面,在进风室11内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进风口的下端设置有风量调节阀3,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的上方与进风室11及直接蒸发冷却器5之间完全隔离。
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的上方设有喷淋排10,而在下方设有接水槽12。
在直接蒸发冷却器5的上方设有喷淋头9,而在下方设有接水槽13。
所说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水平设置,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4一端的管口正对竖直设置的直接蒸发冷却器5的正面。
所说的直接蒸发冷却器5和挡水板6共用一个接水槽13。
所说送风机8设在箱体的出风端。
所说的空气过滤器是由尼龙网、金属网构成的粗效过滤器。
所说的直接蒸发冷却器是由不锈钢材料、铝箔或者湿帘构成的直接蒸发冷却器。
所说的风量调节阀3是百叶窗式结构或者是阀片转动而控制风量的结构。
本机组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井上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浙江佳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博通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井上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浙江佳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博通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81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